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8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18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靳福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5(2):87-89
依据化学平衡原理,在恒温恒压且始态只有反应物而无产物的反应条件下,分析理想气体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变化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维持系数比同时变化时。转化率不变;其余反应物的初始物质的量恒定,某种反应物的初始物质的量变化时,其转化率并不总是其初始物质的量的减函数。 相似文献
92.
通过骤冷法实验,在632~833K的温度范围和0.030-0.25MPa的压力范围内,反应平衡时间6h的条件下,对气态配合物PrAlxBr3x 3的形成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溴化镨与气态溴化铝二聚体生成的气态配合物PrAl3Br12是惟一产物,反应的平衡常数由骤冷法实验结果计算.其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由不同温度的稳定常数经最小二乘法求得. 相似文献
93.
靳福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5(5):272-274
利用微分法讨论了恒温恒压下理想气体化学反应达平衡时,某物质的量改变时的平衡移动规律.分析表明:在恒温恒压下,若物种j出现在反应方程式系数总和较大的一侧且其平衡摩尔分数xj大于vj/∑ivi时,改变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系统中j物质的量将导致反常的平衡移动;若物种j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时,改变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系统中j物质的量只引起正常的平衡移动. 相似文献
94.
粟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35-39
基于化学反应中温度与反应热以及温度与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对Nb-Mn-C-O体系碳热还原中的20个化学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通过利用白编的计算程序得到了20个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热与和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的数据以及它们的关系曲线。此项工作对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碳热还原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碱-碳酸盐反应热力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力学方法探讨了温度对碱-碳酸盐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升高时,反应的推动力减弱。对碱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时所需碱的浓度以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298K,PH≥10.6时,碱-碳酸盐反应能发生,反应温度升高,碱-碳酸盐反应所需碱的浓度相应增大,对氢氧化锂与碳酸盐反应可能生成碳酸锂沉淀时溶液的碱的浓度作了计算,298K,PH≥13.1时,氢氧化锂与碳酸盐反应除生成水镁石和方解石外还能生成碳酸锂沉淀,反应温度升高时,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所需碱的浓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6.
张丹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46-47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I)和Cu(Ⅱ)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
目前,文献中采用粒子纯几率结合原理建立的计算氢同位素丰度的质谱学公式中,平衡常数的理论值为4,高于实测值14%。本文提出了修正粒子纯几率结合原理的初步理论,建立了新的计算氢同位素丰度的质谱学公式,其平衡常数的理论值为3.555,与实测值相符,可能对测定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球烯与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形成超分子包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其与甲苯中可与球烯形成超分子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所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测定了C6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1:1,而C7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2:1,它们的反应平衡常数Kass分别为1.810×10^3mol^-1.L和3.657×10^2(mol^-1.L)^1/2,对馀事物的构型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9.
现行部分教科书使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变化作为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根据反应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经演算,发现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向右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增大;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如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肯定左移,且平衡移动后,反应物浓度、产物浓度肯定比原平衡要减小;如按照反应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右移,而按照产物浓度变化结果,结论是平衡左移;同样,如果改变产物浓度,也会出现以上矛盾的结论,因此,采用平衡移动后系统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作为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依据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利用比较反应商和平衡常数或者利用平衡移动时,正逆反应速度的相对关系,可以正确判定平衡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