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提出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提出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审美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审美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审美评价的主客观统一,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向理性的高度发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提出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荣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1):1-7
为了繁荣学术,向科学进军,1957年3-6月,黄药眠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举办了美学论坛,邀请蔡仪、朱光潜、李泽厚,最后是黄药眠本人就各自的美学观点进行阐述。蔡仪主张美是自然现象,它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朱光潜主张美是艺术现象,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单纯的客观事物还不能成为美,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才能有美;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美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美离不开人类社会,美具有客观性和具体形象性;黄药眠主张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美是审美评价。作为《人民日报》美学讨论的深入和继续,美学论坛标志着从批判走向争鸣,讲座体现了当时中国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引发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培养出众多的美学新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美学研究,尽管美学论坛有其粗疏和不足,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要求观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作为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方法,把"灌输"转变为"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做出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8.
9.
音乐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高潮阶段过后对审美客体做出的一种审美判断。不同时代、地域、民族和阶级的人可能会对同一部音乐作品做出大致相同的审美评价,而同一时代、地域、民族和阶级的人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也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评价。那是因为,音乐审美评价既存在着同一客观标准,又存在着主观差异性。正确认识音乐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和主观差异性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音乐的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欣赏教学必须以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中运用多层次审美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构建合理的多层次审美评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元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