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0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的本体性质是音乐美学领域中重要很难回答的问题。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审美,在创造过程中,完成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从音乐材料,结构环节和功能作用三方面断定,材料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结合是约定的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的结合、音乐欣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联系,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西洋美声比相对滞后,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跟踪,还不能超越领先。为此,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正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新课题,走出新路子,创出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冬梅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5):62-64,112
此文着重分析了顾祖钊先生“艺术至境论”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指出它是能给人类理论眼光带来解放和超越的理论建树,关系着文论建设的全局,提供了中西融合的成功范例。同时也为解放文学史上的很多争端,对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特别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合理的阐释模式,因而理论界应更多地关注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应立足于自主发展,加强自身五个方面的修养,还要立足于提高和增强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教育审美能力,从选用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建立起适合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使青年教师专业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翻开张爱玲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她笔下丰富、繁复的意象当中,月亮是一个常常与主角相伴的重要角色。在她充满张力与质感的文字叙述当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在她成功的心理刻画中往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因此而赢得了读者的喝彩。  相似文献   
18.
在周济的"比兴寄托"词学理论的提出之前,虽然也时有人倡导,但却都无甚影响.而在晚清民初山河破碎之时,以美刺为内容的"比兴寄托"有了接受的条件和允许其发展的空间,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兰辛 《科技信息》2007,(7):135-135
音乐课堂教学应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审美”和“情感”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