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似鱼-乔和间鱼-箴为太湖敞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似鱼-乔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00~120mm,5~6月份为产卵旺期;间鱼-箴性成熟个体长度为90~140mm,4~5月份是产卵旺期.它们生长较为迅速,孵化的仔幼鱼经约三个月的生长就达到其成体长度.似鱼-乔和间鱼-箴食性比较单一,主要摄食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另外,鞘翅目的昆虫也有一定的比例.没有很明显的食性转化,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似鱼-乔喜食依次为枝角类→昆虫→桡足类;间鱼-箴喜食依次为昆虫→枝角类→桡足类.此外这两种鱼类也摄食大量的微囊藻.作为生物净化物种,对净化水质有一定作用,并有利于本身种群的扩大与延续.  相似文献   
62.
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末期,太湖平原气候凉干,为森林、草原环境。古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穴居于洞穴之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太湖平原气候暖湿,人类开始以农业生产和渔猎为生,在平原地区建聚落。新石器时代晚期气候转凉干,人类开始挖井取水,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生产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63.
李长春  李云 《江西科学》1990,8(2):51-54
本文研究了鄱阳湖和滇池产的太湖短吻银鱼的染色体组型,其结果为:2N=56,并论述了其三个组型特征,未发现其他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64.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in situ, it was found that mass exchange on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occurred chiefly on the superficial sediment within 5-10 cm. The spati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diment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The observation of lake currents and wave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sources, which act on the interface of water and sediment, came mainly from waves under strong wind forcing, while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es  相似文献   
65.
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积物中形态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0~10 cm积物和0~20cm间隙水中形态磷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表层0~2 cm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1208.0~2669.6μg/g之间,是太湖湖体沉积物总磷含量均值的2.12~4.77倍,其中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65.83%~85.96%.对磷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宜溧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比西苕溪高49.6%,反映了宜溧河磷污染较西苕溪严重,城市化和化学农业的发展对河底沉积物磷污染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无机磷主要以铁结合磷(Fe-P)和钙结合磷(Ca-P)为主.沉积物中Fe-P含量明显偏低的现象与沉积物有机物含量较高和缺氧有关.入湖河流沉积物也是太湖磷输入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6.
太湖现代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湖现代沉积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粒度分析和常量元素分析,由此推断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风化程度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物源。太湖沉积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云母、正长石和钠长石,粘土矿物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化学组成显示,太湖沉积物的烧失量较高,与上部陆壳平均化学成分相比,Na、Na、K、Mg亏损,Mn、Ti富集,上部陆壳成分标准化图表明其风化程度明显强于下蜀土。化学风化程度指标CIA、Na/K值和Fe/Mg值的变化也表明太湖沉积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比下蜀土强,,并存在地域的差别。太湖沉积物的CaCO3含量明显较低,反映了太湖流域本身的特点。所有这些特征表明,太湖沉积物的形成不仅与物源、地域位置有关,而且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微生物对太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太湖沉积物,在室内通过辐照灭菌研究微生物对柱状沉积物总磷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混匀装柱后经辐照、添加可溶性淀粉等处理后放置一段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辐照柱状沉积物的pH值比未辐照的柱状沉积物pH值高,说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活动会影响沉积物的pH值;4个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值的变化十分相似,7~30 cm的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在沉积环境下微生物活性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小,决定氧化还原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沉积物的压实作用;4个混匀柱状沉积物经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在表层出现磷的聚集,而4~10 cm的总磷含量却低于平均值,这种变化表明在柱状沉积物表层出现了磷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68.
基于分区的太湖叶绿素a遥感估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为研究区域,测试水体的反射光谱和表层水质并分析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对比MODIS波段并找出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好或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较为敏感的波段,根据主成分变换后的MODIS图像色调对太湖进行分区并分别用主成分、单波段及波段组合因子建立各区内相应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对太湖合理分区可以提高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遥感估测精度;经过主成分变化后的第2主成分,MODIS波段1,3~4,10~14的反射率及波段反射率组合可以较好地估测分区后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9.
太湖地区水稻节水灌溉与氮素淋失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效的农田氮素水体污染防治途径。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湿润灌溉)情况下渗漏水中总氮浓度、氮素渗漏量、氮素渗漏损失代价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渗漏水中3种形态的氮素(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和有机氮占的比例较低;和常规灌溉相比,相同施氮处理(264.75kg/hm^2)采用节水灌溉时稻谷增产4.1%,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氮素渗漏量下降8.9kg/hm^2,水稻节水灌溉是当前降低太湖地区水体氮素污染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0.
郑平 《今日科技》2005,(4):58-59
浙江京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太湖南岸,毗邻上海、杭州及苏州,靠近318国道及104国道,交通相当便利。公司创建于1996年8月,是专业开发、生产各类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和SMT贴片的企业,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浙江省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又是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