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6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57篇 |
教育与普及 | 1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2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8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数字化天气雷达的组网观测是天气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数字化天气雷达提供的强度场必须经过强度标定后再用于组网,因此迫切要求制定数字化天气雷达标定方法。指出了使用标定方程时应注意的量纲问题,针对有关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2.
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黄羊滩沙地进行物质成分分析、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羊滩沙地的物质具有二源性特征,分别来源于黄羊滩洪积台地洪积物和洋河冲积物.根据沙地发育条件和历史过程,认为黄羊滩沙地不会有大的扩展.以粒度数据为基础,估算出黄羊滩沙地沙丘φ值大于4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7.98×102 t*a-1,φ值大于7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3.23×102 t*a-1,占年沙尘输出量的40.5%.北京沙尘暴沙尘组分以φ值大于6.8的为主,黄羊滩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有一定的贡献量. 相似文献
83.
银川一次冰雹云的观测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以2005年5月30日银川观象台观测的一次降雹过程为例,对冰雹形成过程中浓积云演变为积雨云并降冰雹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这次降冰雹过程前后云的演变、天气背景、影响系统、大气层结稳定度、雷达回波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冰雹云系是一个中小尺度系统、强度很强的对流风暴单体;影响系统为蒙古低涡;"高干冷、低暖湿"的高低层配置为强对流天气、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等多谱勒雷达产品资料,有效地揭示了冰雹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为观测人员准确判断、记录冰雹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从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诊断入手,结合FY-2C云图及其产品等探测资料,分析了晋城市“7·29”致洪暴雨的成因和特征,为今后预报致洪暴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雷雨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正常开展和观测资料正确处理的一些经验,供目前基层气象台站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89.
针对风切变这一影响航空飞行的主要天气现象,进行小尺度下的风场数值模拟研究。实验模拟时段为协调世界时2014年6月8日06时至2014年6月8日24时(9日00时),对研究区域内生成并过境的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中小尺度的绝对涡度、水平风场和垂直风场的模拟;并提取小尺度下的风速风向值,尝试对风切变提取。结果表明:1数值模式能够清晰立体地模拟出这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生成和运动的整体状况;2小尺度下能够对该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局部进行精细化的立体的模拟;3通过分析小尺度下的数值模拟输出产品,能够判别出风切变;4对于风向数据,采用余弦平滑法能够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90.
汪毓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5):403-415
多重磁云是行星际空间中的一类特殊的复杂抛射结构.它们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相互追赶、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显著的地球空间环境效应.自从我们于2002年发现并确认了第一个多重磁云事件后,国际上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多重磁云的相关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最后对行星际动力学以及空间科学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