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已二酸和乙二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酯化和缩聚两步反应合成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测所得聚酯二元醇的酸酯(Av)和羟值(Qv),得到合成聚氨酯大分子单体的原料.聚已二酸乙二醇酯(PEA)与等量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100)反应,加入十三氟-1-辛醇封端,得到含氟聚氨酯大分子单体(FPUOH).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玻璃基片表面制备含氟聚氨酯薄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亲水性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76.8°,证明了自组装薄膜制备的成功.微摩擦测试结果表明,含氟聚氨酯大分子自组装薄膜修饰的基底具有很好的减摩润滑效果,当载荷为400 mN时,自组装薄膜的稳定摩擦系数达到0.09,适合作为轻载荷下的润滑防护保护膜.  相似文献   
32.
《科学世界》2012,(5):12-12
量子物理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就是波粒二象性,每个量子物体都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双缝实验是展示这个现象的最经典手段。粒子(光子、电子等)流通过两条狭缝射向探测器,每一个单独的粒子都可以被探测器独立检测到,而大量粒子则能像波一样产生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33.
在非均相体系中,以含噻二唑环的新型阴离子型聚合引发剂,引发氧化乙烯开环聚合,再分别用甲醇和甲基丙烯酰氯封端,得相应的PEO聚合产物.用IR,NMR,UV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VPO和GPC测定了聚合大单体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34.
在生物体内,大多数蛋白质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以有序组织的自组装形式发挥作用。受大自然启发,人工设计蛋白质自组装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近二十年来,蛋白质自组装领域快速发展,成功构建了各式各样,具有广泛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蛋白质组装体。文章总结了用于调控蛋白质自组装的设计策略和工具,以及构建蛋白质组装体的最新进展,并描述了这些组装体的自然属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35.
提高煤中有机质的可溶性,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煤中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本文在微波辐射下对神木-府谷烟煤(SFBC)进行溶剂萃取,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以及溶剂类型对SFBC萃取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微波辐射40min时,SFBC的萃取率随微波功率的提高而降低,微波辐射10、20和30min时,SFBC的萃取率随微波功率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FBC的萃取率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有关,在介电常数较小的四氢呋喃中萃取率最高(5.6%);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和芳烃组成,推测脂肪烃和小分子的芳烃较易从煤的大分子网络中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36.
用含有不同羟值的聚乙烯醇缩要下醛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组成的交联聚合体系,通过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之间的竞争,使交联过程得以控制.合成了可溶解的分子内交联大分子.再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观察,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交联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并显示了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首先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独立的球型体),然后前交联大分子再继续反应,形成分子内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37.
枝状高分子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大分子,它由中心的核开始,逐渐向外产生分支,每扩张一次它的分支数便会按倍数增加,代数也增多一次,整体上具有像树一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特点使树枝状高分子具有独特的球状或部分球状外形和纳米级的尺寸。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树枝状高分子在包括药物载体、人工光天线、催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书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树枝状高分子尤其是PAMAM分子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在纳米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8.
基于复合配体的ATRP法合成PtB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2′-联吡啶(bpy)和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复合配体,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EtBr-iB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聚丙烯酸叔丁酯大分子引发剂(PtBA-Br)。同时,考察了在两种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行为,并与bpy和PMDETA单一配体时的聚合进行了比较。利用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下,以甲苯为溶剂,bpy+PMDETA为复合配体时,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聚合速率比bpy为配体时慢,而比PMDETA为配体时略快;其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p为2.1×10-5s-1,分子量分布小于1.3;溶剂为甲苯时聚合速率比THF为溶剂时快;温度60℃时分子量分布比90℃时窄。  相似文献   
39.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然而,由于丛枝病植原体的入侵而引起的泡桐丛枝病,使患病泡桐幼树过早死亡,大树生长缓慢、蓄积量降低,直接影响泡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严重制约泡桐产业的发展。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虽然已初步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植原体的传播方式、发生途径和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防治方法,但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进展。研究丛枝病植原体引起泡桐体内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有利于揭示其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40.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