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6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集职教类、师范类、电大类于一体的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主要为镇江市和周边地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大专层次的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短短的几年中,我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感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需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2.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何使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再片面、不再主观。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建立“音乐成长记录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性评价的有效措施。因为“音乐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音乐作品得到保留,使教师观察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相似文献   
33.
彭斌 《衡阳师专学报》1998,19(5):116-118
校园文化环境与大学生的健康成人息息相关,要紧紧把握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高扬时代的主旋律,认真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结合点,富有创造性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以及对人才素质和培养规格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课程结构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5.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通过对新疆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找出新疆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要求,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6.
教育家陶行知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认为“真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是教育的宗旨,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7.
本文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健美操这一体育文化项目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调查研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8.
美丽克 《科技资讯》2010,(33):190-190
针对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需求,为使前厅部分英语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我们对前厅部分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主要将理论与技能,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有机的组合,形成前厅英语基础知识、模块、前厅英语服务与语言技能模块,以保证学生完成前厅职业岗位,用英语进行实际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9.
当前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重内容改革轻师资建设、重经费投入轻资源共享等若干误区,而产生误区的根源在于缺乏对实践教学及其改革的系统认识.因此,结合系统特性,采取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不断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有效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0.
为了达到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了现行高校地理课程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并提出了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