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13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1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27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依据表征物质波粒二象性的德布罗意、爱因斯坦关系,从微观意义上获得和说明了牛顿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发现了决定时间之箭的物体自身质量时变关系,并推导出著名的哈勃定律,论述了推动宇宙和地球演化的主要动力,揭示出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宏观、宇观统一运动的根源,是实质上处于演化之中的物理世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本文立足于县乡公路网络规划的实际,提出了用二次分布法建立基础资料缺乏地区县乡公路规划OD流矩阵的思路,介绍了其重要内容和计算步骤,为县乡公路规划开辟了一条科学、合理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33.
在共动坐标系下,对引力塌缩系统的熵变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理想流体系统的塌缩是等熵过程,有辐射热流的开放系统的塌缩是减熵过程,对非理想流体系推出了熵变的一般公式,并应用到有辐射中微子的塌缩过程,其总熵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34.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这对研究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汪品先 《科技潮》2005,(1):24-27
深海大洋到底有何奥秘?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为何要走向深海大洋?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在2004科协年会上做了题为《走向深海大洋》的报告,初步揭开了深海大洋的神秘面纱。汪品先院士从地球演变历史及海洋板块说切入,探究深海大洋神奇海底的世界。  相似文献   
36.
引用了常数标量势的概念,导出若干公式,推断旋转引力源的额外引力或斥力效应,解释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飞船受到异常加速度的原因,给出了“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的可能解答。进一步给出理论预言,即木星,土星的引力场也存在额外加速度效应,并计算了它们的值。  相似文献   
37.
牛春 《科学世界》2005,(3):38-41
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位于地球上地震最频发的地方.这是一座4000多米的井,它穿过圣安德鲁斯断层,直达“地震的孕育之地”。一组传感器将探入断层能量释放之处.希望能够预先捕捉到下次地震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38.
胡德胜 《科学世界》2005,(11):67-67
地球变暖带来的降水量变化日趋明显 地球变暖的加剧,带来了降水量的增加,而降水量的增加往往与一些灾害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侵袭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以及登陆日本的14号台风,所以搞清楚地球变暖带来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至关重要。此次,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仿真模拟试验揭示了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9.
《创新科技》2005,(9):59
据报道借助于望远镜,我国河南天文爱好者张大庆观测到了火星上的太阳湖,这就是著名的“火星之眼”。据了解,进入10月份,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10月30日晚,火星运行到了离地球6942.28万千米的位置,这是两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是公众对火星进行观测的好机会。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全国各地的公众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火星。  相似文献   
40.
《创新科技》2005,(11):56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