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5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00篇 |
丛书文集 | 338篇 |
教育与普及 | 21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0篇 |
现状及发展 | 52篇 |
综合类 | 45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76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99篇 |
2009年 | 344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水力侵蚀能量力学机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力学和物质与能量原理,对土壤水力侵蚀这一自然地理现象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认为水动力作用是土壤水力侵蚀的根本原因;物质与能量守恒是土壤水力侵蚀的基本法则;侵蚀与沉积并存是土壤水力侵蚀的普遍规律。提出基于能量力学机理的3个土壤水力侵蚀的新理论,即侵蚀平衡理论、最大梯度理论和水流侵蚀力理论。指出按这种思想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揭示土壤水力侵蚀的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楸树的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楸树的适生条件与分布
楸树,紫箴科梓树属,原产我国,落叶乔木,高可达30m,胸径达1m,是良好的用材和理想的观赏树种,它对气候的要求,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水量500~1000 mm,而且其中50%集中在6、7、8三个月,最高耐低温-20℃,对土壤要求pH值6~8. 相似文献
53.
《自然》杂志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空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泥土释放高浓度的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这项对于大气变化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自然并不像我们先前认为的那样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54.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重金属镉(Cd)及其复合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和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优势,随之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概述了Cd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耐性机理与修复潜力的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Cd-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相关的重要工作,着重评述了Cd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强化、农业生态强化及其它方法的研发现状,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56.
土壤镉污染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高效修复土壤镉污染是农业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实验以前期从海南昌江矿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抗多种重金属阴沟肠杆菌株Cu6为材料,采用持续提高培养基中镉浓度的方式驯化获得了高抗镉菌株LPY6.于液体培养时,菌株LPY6能抗5 000 mg·L-1(22mmol·L-1)的CdCl2·2.5H2O,比所有已知菌株的抗镉能力均强.除镉外,菌株LPY6与菌株Cu6还对其他不同的重金属有抗性能力.萌发及盆栽实验显示,菌株LPY6能缓解镉对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菌株LPY6可能在镉污染土壤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这为进一步开发镉高效微生物修复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58.
为实现四层以下多层土壤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从而满足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利用公式法中两层土壤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公式进行拓展,引入两层土壤分解法合成等效土壤电阻率,搭建计算模型.依据计算模型编制软件程序,实现多层土壤情况下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与公开发表的计算机数值计算法得值相比较,计算结果误差保持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软件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59.
为筛选Pb/Zn复合轻污染等级土壤中适宜种植的低积累预防蔬菜品种(Pb+Zn-PSC)和高积累植物修复品种,提高人类健康饮食安全和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2-2006)为依据,比较了Pb/Zn综合污染指数Pj为1.94的轻污染等级土壤中17个小白菜类蔬菜品种对土壤重金属Pb/Zn的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差异,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差异分类。结果表明,在Pb/Zn复合轻污染等级土壤中,17种蔬菜茎叶中Pb和Zn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以鲜质量计)分别为0.065±0.048 mg/kg和25.204±5.546 mg/kg,较对照分别提高32.88%和813.22%,变异系数分别为74.87%和22.00%;17种蔬菜Pb和Zn的转运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03和2.205,较对照分别降低65.89%和提高121.16%,变异系数分别为110.07%和109.36%,表明不同品种蔬菜Zn较Pb更易于从根系向地上部转移和积累;17种蔬菜茎叶的生物量变化与Pb的质量分数和转运系数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耐性指数变化与Zn质量分数和Pb转运系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不同品种蔬菜耐性指数差异可以表征Pb和Zn吸收和转运能力水平的高低。聚类分析表明,17种蔬菜品种茎叶中Pb和Zn的质量分数及其转运系数大小由低到高均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热抗605品种同时具有较低的Pb/Zn吸收和转运能力,华冠青梗油菜品种同时具有较高的Pb/Zn吸收和转运能力。研究提出,不同吸收和转运能力大小的蔬菜品种可分别作为Pb/Zn复合轻污染土壤适宜种植的预防品种(Pb+Zn—PSC)和植物修复品种。 相似文献
60.
志留纪-泥盆纪陆地革命以早期维管植物的起源和辐射演化为标志.早期维管植物的繁盛导致形成全新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SPAC).早期植物在根系、输导组织、气孔、叶片、个体大小和构型等方面的一系列演化革新,深刻改变了SPAC中的水分传输过程与机制.由于根系的进化及其诱导的化学风化作用增强,泥盆纪以来的古土壤厚度逐渐增大、分层结构复杂化、组成成熟度增加、类型多样化.伴随着早期维管植物的演化, SPAC的空间范围极大扩展,生物可利用水资源增多,水分在SPAC中的循环过程更为复杂、高效.早期维管植物的辐射增强了植被-地貌-水循环之间的反馈机制.志留纪晚期以来,植被与水文、地貌、生物地球化学等物理和化学要素相互作用,维管植物型陆-海水文连续体(land-ocean hydrologic continuum, LOHC)形成并逐步发展,内陆水体流域至滨岸体系的地貌稳定性增强,由陆到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供给和迁移体系产生变革.早期维管植物通过SPAC、LOHC系统及其内部过程与全球水、碳循环耦合,表现为稳定的低地生境增多,植物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