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7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30篇 |
教育与普及 | 29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篇 |
现状及发展 | 41篇 |
综合类 | 36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卡林型金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之一,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巨量Au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以右江盆地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新发现的自然Au为视角,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原位激光剥蚀(LA-ICP-MS)相结合,进行自然Au的纳米矿物学、白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发育大量具喷流沉积(SEDEX)特征的硫化物结核(白铁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自然Au主要以纳米级颗粒(1~5μm)赋存在白铁矿裂隙中. EPMA分析显示,自然Au中伴生Hg、Cu、Zn、Sb等低温成矿元素,与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u-As-Hg-Sb±Cu±Zn)基本一致.自然Au寄主矿物白铁矿具有较低的Co/Ni比值(平均0.12)、高的Ti含量(主要介于39~890 ppm (1 ppm=1μg/g),部分测点Ti含量可达10000 ppm以上),以及低的Cu(1~32 ppm)、As(1~920 ppm)、Zn(0~5 ppm)和Au(0~0.53 ppm)... 相似文献
903.
904.
905.
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制备了EDTA修饰玻碳电极,并考察了尿酸(U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UA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强,UA在8.0×10~(-7)~8.0×10~(-5)mol·L~(-1)浓度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制备简单,响应快,使用方便,用于尿样中UA的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6.
907.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滑塌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7-93
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14口井长6段约950 m长的岩心中普遍发育的滑塌变形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综合薄片观察、测井、录井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以研究白豹地区长6段滑塌变形的沉积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后认为,沉积物自身的重力是发生滑塌变形的根本动力,坡折带及其以上的泥质薄弱层是滑塌沉积的必要条件。滑塌面上部地层中多见滑塌角砾岩、滑塌裂缝等大强度脆性变形,而砂岩脉(肠)、火焰构造、重荷模等塑性变形多发育在滑塌面附近的砂泥岩互层中,纯泥岩中可见滑塌褶皱。统计表明,研究区各井中长6段滑塌变形在东西方向上数量明显多于南北方向,而且东西向各井中的滑塌变形严格限定在岩性地层单元内且南北方向具有穿层特征,这说明该区滑塌沉积主要沿近南北方向发生。 相似文献
908.
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研究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是地球系统中大气子系统的一个基本因子,是地球系统质量和能量的全球性传输营力之一。新生代深海沉积物中风尘组分的粒度和通量记录了过去输送粉尘的大气环流的强度和风尘源区的干燥度。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形成亦即粉尘的产生、搬运、沉积和后生变化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较大空间尺度的风场的强度和气候状况。黄土这一风成粉尘的粒度分布指 相似文献
90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