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与普及 | 3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的康巴穹窿,其核部出露有形成于渐新世时期的淡色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白云母,常见石榴子石,偶见少量黑云母和电气石.岩相学观察表明,该花岗岩中的矿物大都形成于多个世代,各种交代结构十分发育.晶体形态和化学成分特点指示,部分锆石在富Hf流体的参与下发生了重结晶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康巴淡色花岗岩富硅(74.4 wt.%~76.6 wt.%),过铝(A/CNK=1.14~1.28),贫钙、铁、镁、钛,具有高FeO*/MgO和(K2O+Na2O)/CaO比值以及高岩石分异指数(D.I.>93),微量元素组成表现出不受价态和离子半径约束的地球化学行为特点.上述特征表明,康巴淡色花岗岩是经历了强烈结晶分异作用的高演化岩浆结晶而成,并在成岩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热液出溶.根据岩石的Sr-Nd-Hf同位素的组成特点可以推断,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该岩浆体系的各同位素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迁移,特别是Sr同位素组成,还明显受到来自围岩的混染. 相似文献
52.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8):14-1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等通过研究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特有类群蓝钟花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发现该物种有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蓝钟花属植物共有20种左右,仅分布于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桔梗科中最原始的类群。该属依据花冠形态、花冠被毛式样和生长习性被分成3组,即宽瓣组、多年生组和1年生 相似文献
53.
54.
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熔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 = 770-1028℃, P = 1.0-1.4 GPa, 无外加自由水), 初步研究了脱水熔融过程和熔体结构; 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 (1) 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程度<5%), 熔体也主要以熔体薄膜的形式分布于矿物的相边界上, 熔体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熔体结构, 还受到熔融程度的控制; (2) “脱水熔融” 实际包含了亚固相脱水作用、流体迁移、含水和缺水熔融等一系列子过程; (3) 实验产生出过铝的花岗质熔体, 其成分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相似, 残留相矿物组合为Pl + Qz + Gat + Bio + Opx ± Cpx + Ilm(Rut) ± (Kfs), 化学成分为中偏基性, 可与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麻粒岩对比. 实验证实黑云斜长片麻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之一, 脱水熔融是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重要方式, 并为确定源区的温压条件提供了实验约束. 相似文献
55.
56.
57.
北喜马拉雅然巴穹隆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年代学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然巴穹隆构造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由上、下两个拆离断层及3个构造层组成。低变质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形成上构造层,底部为脆性上拆离断层;糜棱状片麻岩及核部浅色花岗岩体组成下构造层,顶部是韧性下拆离断层;中级变质糜棱状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片岩构成两拆离断层间的中构造层,可能是上构造层底部经拆离作用形成。穹隆构造主要经历3期变形:第1期上盘向北北西运动,可能与藏南拆离系活动有关;第2期为主期变形,与东西向伸展相关,各单元统一地上盘向东运动,形成然巴穹隆的主要构造特征;第3期为穹隆向外的垮塌下滑。然巴穹隆构造可能是东西向伸展和岩浆底辟作用的结果,下拆离断层可能是将上盘沉积岩系与结晶基底分开的主拆离断层,为主变形期东西向伸展形成,后期岩体的底辟作用形成穹隆的形态。穹隆核部主变形晚期侵位的浅色花岗岩冷却年龄为6Ma左右,说明穹隆主期伸展与该区东西向伸展作用活动时代一致,然巴穹隆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南北走向裂谷系的东西向伸展相关。 相似文献
58.
59.
特提斯喜马拉雅桑秀组英安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羊卓雍错地区桑秀组英安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 结果表明, 在挑选出的21个锆石颗粒中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长柱状岩浆锆石, 10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133±3.0 Ma, 代表了桑秀组火山岩浆活动的年龄, 另一种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状继承锆石, 包括内核和增生边, 内核3个测点年龄分别为2244±16, 1153±33和492±25 Ma, 增生边1个测点年龄为132.7±5.2 Ma, 代表了桑秀组火山岩浆对不同时期增生地壳物质的重熔事件. 桑秀组火山岩与澳大利亚南西边缘Bunbury玄武岩的年龄接近, 均老于印度东北部Rajmahal玄武岩的年龄, 可能是Rajmahal玄武岩所代表的热点的早期产物. 相似文献
60.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科学家对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仅限于我国境内,而对青藏高原与邻国接壤部分,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研究却几近空白。2006年秋天,由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科学家联合组成的喜马拉雅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对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坡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本刊特邀这次考察活动的首席科学家、著名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给我们讲述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南坡的考察经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