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反映了司马迁的“以富利为核心、肯定工商经济、主张合理劳动致富,反对权力以成富”的自由经济思想;同时,司马迁还以其经济思想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62.
复仇是《史记 》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 ,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3.
《天津科技》2004,31(6):46
班固是汉代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和地理学家。他与司马迁相比有几点非常类似:首先他们都是中国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不过时代上略有先后,相差了177年;其次,他们都是继承父亲遗志。班固的父亲班彪,也是著名历史学家,他“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  相似文献   
64.
焦作地区气候温暖、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自然环境优越之地,有“小江南”的美称。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焦作被称为“覃怀之域”,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因而其历史文化也被命名为“覃怀文化”。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相似文献   
65.
《少儿科技》2014,(6):46-46
<正>司马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援引文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解析经典"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化用了《老子》第五十八章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福"与"祸"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许多成语都体现了这样的观点,如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  相似文献   
66.
司马迁"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是因为这些篇章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司马迁之所以悲屈原之志,并第一次如此充满感情地写下了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屈原列传>,是因为司马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生平志趣、政治遭遇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67.
《史记》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司马迁善于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 ,烘托环境气氛 ,反映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预示人物的结局。通过细节描写 ,阐明深化主题 ,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具体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8.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3,(12):50-51
元狩六年(前117年),23岁的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这些都经不住推敲。首先,史书中从未有霍去病身体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其写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  相似文献   
69.
司马迁学术成功之路与伟大人格 ,在历史文献编纂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在文献编纂指导思想方面坚持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 ,堪为档案工作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0.
司马迁是在发生了时空置换的文化差异中来解读屈原的。在史官文化的感召下,司马迁剖析了遗成届愿悲剧的社会和思想缘起,再以儒家的文艺理论对《骚》进行了文化定位,纳《骚》入诗,揭示了剖作主体的悲科心态和作品的悲剧精神。司马迁还从游士文化角度和道家观念出发,反思屈原命运的最后结局,寄寓了司马迁复杂的倍鳍和人生感喟。论文最后分析了司马迁作这种解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