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关于《悲士不堪赋》,第一,真伪问题.远自明代的胡应麟,近自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后提出质疑,至今未有定论。我们认为“王说”仅以“其辞义未足与公他相称”为由断其非迁所自作,似有待于继续探讨,因为司马迁之赋作仅存唯《悲士不遇赋》,“王说”之“他”当是指《史记》,《报任安书》,但赋辞义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第二,写作时间问题。历来论多以出自司马迁之晚年,但其说都不很具体,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或从其笔法入手,或从其死因入手。细加考究,是否可以将其定为征和二年十一月《报任安书》写就乏后,或稍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2.
清华 《科学之友》2009,(10):18-18
传国之玺何处寻传说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于青石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他将此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人辨识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  相似文献   
53.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愧为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在130篇的鸿篇巨著中,仅人物传记,就达112篇,尤以悲剧人物的描写最为出色。他们或雄奇沉郁,或慷慨悲壮,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又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充分体现在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之中。他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从而显示出悲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与人格力量,震憾并净化人…  相似文献   
54.
利令智昏     
胡漪 《少儿科技》2010,(8):19-20
成语含义:因贪利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相似文献   
55.
司马迁十分景仰游侠的情怀,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在著述《史记》时,他打破了历代史家着笔于"帝王将相兴亡盛衰"之事的先例  相似文献   
56.
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男权当道,在“女祸”及“后妃干政”的有色眼镜下,对女性的评价总是失之偏颇,吕后亦难逃此劫,吕后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本文拟就从《史记》所栽的史料出发,以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对司马迁笔下的吕后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这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7.
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他反对"势利交",反对"市道交",反对欺骗,更反对落井下石。司马迁崇尚知己之交,提倡帮助朋友建功立业,强调舍生取义,甘为友情奉献生命。  相似文献   
58.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司马迁故里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宣传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文明应注重有选择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并且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使中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9.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反映了司马迁的“以富利为核心、肯定工商经济、主张合理劳动致富,反对权力以成富”的自由经济思想;同时,司马迁还以其经济思想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60.
复仇是《史记 》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 ,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