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71.
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研究是90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和关切的环境科学问题之一。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储存于树轮、湖泊、冰芯、黄土、地下水和海洋沉积物等载体中,随着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同位素示踪剂指示环境变化的信息,成为了解古环境再造和现代环境信息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2.
7000m处冰芯中Pb记录揭示人类活动污染在加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相关的超净化技术,对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芯上部40m样品中的超痕量Pb含量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冰芯自下而上,Pb含量增长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3.
王宁练 《科学通报》2006,51(6):724-729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污化层状况的分析, 提出该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 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 并揭示出近200年来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呈降低趋势, 指示了这一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 降水增加以及由气候变暖所引起的西风环流强度的可能减弱, 是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研究还发现, 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与δ18O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这对研究大气尘埃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为一中纬度山谷冰川,其冰芯中所记录的生物有机酸计有甲酸、乙酸、草酸和丙酮酸,最近 40年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02.8± 147.3),(392.3± 390.8),(6.9± 14.8)和(4.2±8.3) ng/g.甲酸/乙酸平均值为 0.34±0.43.这些生物有机酸源于乌鲁木齐河源周边城市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对大气的污染.与极地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有机酸远远高于格陵兰和南极洲相应组成的含量,且未经远距离传输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5.
离子淋溶作用对冰川化学记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皇翠兰  李忠勤  侯书贵  蒲健辰 《科学通报》1996,41(23):2171-2173
积雪融化时,50%~80%的化学离子会随最初30%的融水流失。因此淋溶作用改变了雪层内化学元素原始季节层理记录,而代之以新的分布形式,这便成为冰芯记录而长期储存下来。因此,弄清楚淋溶前后各离子分布的相关关系,是进行高精度冰芯古环境、古气候记录恢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6.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中核心项目之一的PAGES(过去全球变化),把过去2ka以来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段,运用多种研究手段,集中进行攻关。在中国东部,从竺可桢通过物候资料和历史资料所恢复的过去5ka来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大致判断过去2ka来的气候变化。在青藏高原,吴祥定等曾在拉萨根据不同树木年轮资料衔接的办法,恢复了过去2ka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本文根据古里雅冰芯的记录,恢复了这一时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这一记录不但分辨率高(以年计)、记录连续(是一整根冰芯上的连续记录),而且同时提供多种参数(气候和环境),便于进行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的现代大气环境记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忠勤 《科学通报》1994,39(23):2200-2200
1992年在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海拔6400m处钻取的古里雅冰芯,连续记录了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气溶胶的干、湿沉积,为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高空大气环境提供了独特的契机.根据对冰帽的粒雪成冰和冰内化学物质的沉积过程以及冰芯物理学研究,现已探明冰芯内主要特征层位的形成机制和季  相似文献   
78.
王建民  施祺  陈发虎  夏敦胜 《科学通报》1998,43(9):1007-1008
格陵兰冰芯[1]记录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北大西洋高纬地区气候曾经历了一系列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快速波动.东亚季风区也曾记录到这种变化[2],但其详细过程及其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为此,对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区做了详细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分辨率甘肃曹岘黄土剖面(36°33′N,104°38′E)进行了2cm连续采样分析(约70年时间间隔),以粒度和磁化率作为冬、夏季风的替代指标,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演化进行了研究.剖面位于靖远西塬(黄土塬)顶部(黄土厚400m以上),本次研究仅取其顶部54m.从剖面的地貌部位看,其黄土粉尘…  相似文献   
79.
李心清  秦大河  周会 《科学通报》2000,45(13):1419-142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为一中纬度山谷冰川, 其冰芯中所记录的生物有机酸计有甲酸、乙酸、草酸和丙酮酸, 最近40年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02.8±147.3), (392.3±390.8), (6.9±14.8)和(4.2±8.3) ng/g. 甲酸/乙酸平均值为0.34±0.43. 这些生物有机酸源于乌鲁木齐河源周边城市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对大气的污染. 与极地地区相比, 该地区的有机酸远远高于格陵兰和南极洲相应组成的含量,且未经远距离传输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0.
慕士塔格冰芯中近百年来NH4+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H3作为大气中主要的碱性气体, 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研究历史时期大气NH3含量, 借以冰芯中NH4+浓度变化来反映大气NH3含量的变化. 2003年在东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海拔7010 m处钻取了一支长54.6 m的透底冰芯, 分析了该冰芯上部51.6 m近百年来NH4+浓度记录. 结果表明, 慕士塔格冰芯中NH4+浓度自20世纪初突然降低后平缓过渡至1930s, 其后缓慢增加, 在1966/1967年略有下降后呈持续增长趋势, 至1990s末达到最大. 冰芯中NH4+浓度的增加与邻近气象站和北半球升温趋势相似, 反映了温度对NH3排放的影响. 慕士塔格地区大气中的NH3主要受中亚及周边地区排放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