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苏里格气田不同密井网区为例,从构型解剖的规模差异着手,分析影响解剖结果的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系统梳理、定量表征地下构型单元,以进一步提高表征的准确程度,客观还原地下储层展布的特征。研究表明,影响辫状河心滩定量表征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井网密度因素、平面组合、边界识别因素、解剖面角度因素,其中,地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解剖面角度因素影响最低。研究后认为,通过密井网资料对心滩规模进行解剖时,若井网密度对实际心滩规模控制不足,其解剖结果具有多解性,表征重点应为还原心滩形成时期的地质背景;同时,充分运用野外露头及现代河流沉积分析等手段,限定心滩规模,并加强对落於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单学东  姜东方 《科技资讯》2013,(16):232-233
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古生界沉积盆地可分为三个演化阶段:青白口系—震旦系为陆源碎屑型滨浅海至碳酸盐台地的完整演化过程;寒武系—奥陶系为典型的陆表海沉积;石炭系—二叠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区岩石组合、沉积相、沉积环境、相序变化规律及界面性质等研究,将区新元古界—古生界划分为29个层序,其中Ⅰ型层序3个,Ⅱ型层序22个,Ⅲ型层序4个,与区盆地演化阶段相对应。讨论了层序形成过程中可纳空间的变化规律,认可可纳空间的变化,成为最终影响序形成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43.
以太原西山晚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下部石英砂岩及晋祠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砂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重矿物进行分析,揭示太原组下部两层砂岩的碎屑端元组成特征。两层砂岩体的碎屑颗粒以岩浆岩型石英,沉积岩型石英,沉积岩岩屑和变质岩型石英为主;重矿物以稳定矿物和中等稳定矿物为主。该两层砂岩的物源区母岩组合都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共存;且随着时间演化,物源母岩具有沉积岩比例相对降低而结晶岩比例相对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镜下的观察和统计,运用图像粒度和高压压汞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局部存在受裂缝影响发育的高孔渗段外,整体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山1段物性较山2段好,整体孔隙不发育,物性较差;孔隙和吼道的大小及连通性直接决定着物性的好坏,表现出典型的致密砂岩型气藏。在沉积相中,水下分流河道较分流河道间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好。研究区以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孔渗物性整体较好,岩屑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砂岩最差;砂岩的粒度越粗,孔隙越发育,物性越好。在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后,硅质胶结及晚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是储层致密、物性差的主要原因。黏土矿物中,伊利石、高岭石和混层类的充填胶结作用是影响渗透率的关键性因素。石英颗粒表面绿泥石薄膜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而本区有限的溶蚀作用对储层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该研究对在上古生界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藏的背景下,发现"甜点式"的油气富集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渝南-黔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观察,以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地化、显微薄片、X-衍射、孔渗、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的沉积格局控制下,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南薄北厚(10~80 m)的分布特征;富有机质页岩总体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2.0%,为腐泥型I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程度高(Ro为0.82%~3.04%);富有机质泥岩物性特征为低孔-低渗型,发育多种微观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页岩气区块优选和评价,认为安场-道真向斜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富集基础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6.
鄂尔多斯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问题争议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手段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煤层是最好的烃源岩,泥岩为差烃源岩。煤层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为61.32%;有机质类型好,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属于生气型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为0.8%~1.3%,已经进入生气高峰阶段。烃源岩生气强度为(0.1~1.3)×109m3/km2,具备为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基础的条件。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山西组总生气量大于太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从侏罗纪末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为早白垩世。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气源岩,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变化、天然气侧向运移距离等证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突出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地性特征。  相似文献   
47.
济阳拗陷上古生界是重要的煤成气储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煤成气运移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认识煤成
气藏的基础,因此,对煤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储层中煤成气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
好坏。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洛伦兹曲线法,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3 个方面对济阳拗陷上古生界
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济阳拗陷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砂体渗透率大致呈
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王古1、孤北古1、孤北古2、孤北古3 等,层内
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孤北古1、孤北古2 等,这些对济阳拗陷煤成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依据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应用露头、钻(测)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层的空间变化和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古地形和古气候的影响,在构造转换间歇期的不同沉积环境中,受基准面旋回和相分异作用控制,研究区煤层多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的晚期,并以障壁海岸沉积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煤层多发育在三角洲平原沼泽中;而辫状河道沉积体系中,受河道对下伏地层的冲刷迁移影响,煤层则出现分叉、变薄或尖灭,多不能形成规模煤层。  相似文献   
49.
元素录井是在钻井现场快速分析岩屑(岩心)样品中元素含量,并根据元素含量及其组合关系的变化进行随钻岩性识别和地层评价的录井技术。在冀东油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试验,选定对岩石分析的元素种类,研究岩石元素组合特征,并利用其成果及时、准确地识别岩性和判断地层,正确指导钻井生产,形成基于X射线荧光分析的随钻地质解释评价技术。X射线荧光录井的开展,为PDC钻头、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定量的元素分析资料,在复杂岩性的识别、储层评价、地层判别及沉积相的研究等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应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布特征,通过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指标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烃源岩条件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的煤层及暗色泥岩,其中主力烃源岩为煤层。煤层厚度2. 17~31. 01 m,均值18. 91 m;暗色泥岩厚度16. 93~119. 95 m,均值59. 19 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煤的残余有机碳20. 40%~87. 32%,均值62. 15%,暗色泥岩的残余有机碳0. 09%~38. 60%,均值4. 59%;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含有部分Ⅱ型干酪根;受紫金山岩体侵入的影响,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0. 78%~4. 89%,均值1. 23%,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临兴地区生气强度(10. 22~44. 86)×108m3/km2,与邻区神木气田(生气强度(8~33)×108m3/km2)相比,临兴地区的气源条件优于神木气田。平面上,临兴地区内煤层厚度 11 m,生气强度 11×108m3/km2的区域为工业气流井主要分布区,且在烃源岩条件较好的区域,其含气性也较高;纵向上,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与煤层厚度和生气强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现为随煤层厚度、生气强度增大,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