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4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4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Palaeoproterozoic global glaciation (~2.3 Ga)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snowball” Earth event in Earth history. North China has well-exposed sedimentary deposits of this time period with minimal postdepositional alteration. Sedimentary evidence of a glaciation event has been lacking, however. Here we analyzed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Hutuo Group (2.5–2.2 Ga) in the Wutai Mountain area, Sh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Our data show, in an older to younger chronostratigraphic order, (1) positive δ 13Ccarb values in the Dashiling Formation of the Doucun Subgroup (3.2‰ to 1.0‰, VPDB); (2) a decrease in δ 13Ccarb values from the Wenshan Formation to the middle Daguandong Formation (from 2.0‰ to–1.2‰), during which time the occurrence of stromatolites declined; (3) a pronounced negative excursion in the upper Daguandong Formation, at the boundary of the Daguandong and Huaiyincun formations (from 1.4‰ to ?3.3‰), where stromatolites disappeared; and (4) a gradual increase of δ 13Ccarb values in the Beidaxing and Tianpengnao formations (from ?1.2‰ to 1.4‰), during which time stromatolites returned. We argue that the nega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recorded from the Jian’ancun Formation to the middle Daguandong Formation of the Hutuo Group may have been North China’s response to the Palaeoproterozoic global glaciation.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从形态类型学视角探讨了国内语言学界少有研究的英语形态历时演变。在简要地介绍了语言类型学、形态理论及语言演变的关系之后,文章分析了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的词形变化,并说明了英语演变的原因。形态研究是语言类型学的重要内容,语言类型的演变一般体现在形态、语序和虚词三个语法变量的历时变化上。本文旨在说明古英语向中古英语的演变即屈折语向孤立语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冷德军 《科技信息》2011,(32):I0091-I0091
现代英语中,词类转化现象已日趋普遍。连词的转化也和其他词类的转化一样,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现力。由于转化过来的连词与原词之间,词义密切相关,音形相同,因而乍看起来似乎还是其本性,但实际上却连接着两个句子,已充当起连词的角色。这些连词,有的在古英语中就已存在,还有的在现代英语中方见其踪影;有的需要跟关联词that一同使用,而有的却可以另立门户了。这类连词通常由动词、分词、副词、介词短语等转化而成。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四川盆地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经历了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保气中心)交迁的观点,对石炭系天然气成藏过程重新恢复与梳理.其中,志留系烃源岩因各地进入生烃门限时间不同,使得其在空间上表现为多个生烃中心持续供烃.志留系排出的液态烃进入石炭系开江古隆起区域后,聚集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古油藏.后经深埋,古油藏高温裂解...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沉积相模式,对广西十万太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形成的由巨厚磨拉石建造组成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因受构造的影响,晚三叠世的沉积响应比较明显:沉积旋回呈现了深—浅—深—浅的特征,广泛发育的沉积相主要为滨湖相、河流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由于地形震荡频繁等原因,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煤层。  相似文献   
997.
黄土高原中部连续的风尘堆积黄土-红粘土序列,蕴含着东亚季风演化与高原隆升等重要的古气候与构造信息.结合已有的古地磁年代,根据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记录的古环境变化进行了划分,共划分I(8.1~5.6 MaBP)东亚季风的初显期、Ⅱ(5.6~4.8 MaBP)东亚夏季风开始增强期、Ⅲ(4.8~...  相似文献   
998.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永成  黄宝春  朱日祥  刘涛 《科学通报》2004,49(10):993-999
对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古地磁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一以反极性为主的稳定特征剩磁分量. 正的褶皱检验结果表明此特征分量可能为成岩时获得的原生剩磁. 对比欧亚大陆60 Ma的极位置, 表明在西南天山南缘至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之间, 始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并未引起显著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此外, 托云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磁结果表明, 托云盆地在古新世之后很可能发生了20°~35°左右的局部顺时针旋转. 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新生代帕米尔弧北东东向挤压所引起的局部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振宇 《科学通报》1997,42(4):401-406
从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分析,研究华北地块的古构造位置是分析早古生代全球古地理格局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有关华北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位置及其与邻近地块相对位置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00.
嗜盐古菌是一类通常生活于高盐环境的极端微生物,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系统赋予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获取玻利维亚进口商品盐中嗜盐古菌资源,筛选一批具有较高胞外酶活、产嗜盐菌素的嗜盐古菌,并研究该生境中嗜盐古菌的群落组成.本研究采用不同pH值的嗜盐古菌培养基,以纯培养划线分离的方式,结合16 S rRNA基因的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获得所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此外,采用胞外酶活的检测方法,对部分菌株的胞外酶酶活和产嗜盐菌素能力进行筛查.最终从该样品盐中共分离到505株嗜盐古菌,分别来自于Natronococcus、Natrinema、Natrialba、Halovivax、Haloterrigena、Halorubrum、Halopenitus、Halobellus、Halococcus、Halobacterium、Halalkalicoccus、Haloarcula和Halosimplex等13个属,其中有180株属于Halobacterium属,占比约35.6%,是本研究纯培养分离所揭示的优势类群.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古菌数量较高、物种数目多,但优势种群明显且均匀度不高,总体而言多样性不高.不同pH培养基纯培养分离结果显示:pH8.0和pH9.0的培养条件下分离得到的菌株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Shannon指数为2.8,simpson指数为0.9;后者Shannon指数为2.4,simpson指数为0.9.胞外酶活检测发现6株产胞外淀粉酶,5株产胞外明胶酶,2株产胞外蛋白酶菌株,胞外氧化酶和触酶活性在嗜盐古菌中较为普遍.拮抗作用检测获得1株产嗜盐菌素的菌株.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方法获得了丰富的嗜盐古菌菌株资源,并初步揭示了玻利维亚进口商品盐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古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