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晓晨 《大自然》2010,(3):72-74
笔者每次到昆明,都要抽空去游滇池、登西山。因为那里不仅有大自然成就的灵秀风光和人类创造的古代文明,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山山水水曾留下过笔者年轻时的足迹、洒下过笔者辛勤劳作的汗水。回想当年那明镜般的滇池、那彩屏似的西山,在笔者心中就是一部研读不倦、求索不懈的艺术杰作和地质史诗,那么的深奥精辟,博大而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42.
刘行 《青年科学》2010,(5):19-19
这是一个人烟稀少,比较荒芜的小岛,就在这个平淡无名的小岛上曾发生过一件极不合理,违反自然规律的奇异隆事。这怪事是那么让人难于理解,难于相信,但这又是一个确确实实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43.
正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协办的清华简《算表》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10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大同厅举行(图1)。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约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4.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垃圾可以给人类带来一些提示。譬如对古老的垃圾堆进行发掘,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从高山般的垃圾堆中可以“挖掘”出许多古代文明。在美国波托马克河畔有一个叫做教皇溪的地方,那里有哥伦布到达之前的居民扔弃的牡蛎壳,占地30英亩(12公顷),平均厚度为10英尺。在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46.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到盛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却是司马迁所定的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在就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疑难和分歧。到1996年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时,才解决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相似文献   
47.
《科技知识动漫》2010,(4):28-29
玛雅文明出现在纪元前500年前后的中美洲地区。玛雅文明自纪元前3世纪左右急速成长,至8世纪达到文明的颠峰,但随即迅速衰退,到了10世纪以后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了揭开它们神秘的幕纱,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相似文献   
48.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发现了一处令人震惊的史前灾难遗迹。大量姿势各异的人类遗骸从地下废墟中被发掘出来。史前人类在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救助精神感天动地。  相似文献   
49.
策划人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文明消失殆尽或已不复存在。如何才能将这些文明保存下来,永远流传下去呢?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民族部落研究,开启了人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先河。时至今日,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古罗马城、万园之园圆明园以及龙门石窟等古代文明的原景再现,让我们从新的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