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光学活性的 2 ,2’-二取代 1 ,1’-联萘和间吡啶桥的连结 ,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分子内双螺旋化合物 .其结构经 MS、NM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山西运城盐湖卤虫的总 RNA、tRNA 及 rRNA 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测定,结果表明运城盐湖卤虫每克干重成虫的总 RNA 为1.94mg,tRNA 为0.25mg,卤虫卵 RNA的(G+C)%为34.6。同时还发现这种卤虫卵与天津卤虫卵的 DNA 的碱基组成可能存在极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43.
用常规喇曼和表面增强喇曼的方法获得了小牛胸腺DNA固体纤维和水溶液的激光喇曼谱,样品的喇曼特征谱带与国外文献及国内紫外共振喇曼法得到的谱图基本一致,由此可分析出样品的构象,基团归属等信息,证明喇曼光谱是用于测量生物分子结构的一个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4.
热休克对粗糙脉孢菌核酸内外切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快速生长的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培养液从30℃升温至45℃,热休克处理2小时,75%有活性的核酸内外切酶endo-exonulease(此酶为DNA修复酶)从核及液泡中释放到胞质并以无活性的形式储存起来:用放线菌酮处理,不能阻止此酶的释放,但能使灭活降低;致使胞质的酶活性提高5-15倍。热休克菌体核酸内外切酶的灭活是由于某种抑制物质的作用,后者来自酶前体的自身降解。作者推测由热休克诱导了一种蛋白酶,此酶使核酸内外切酶前体水解为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45.
将核酸序列(编码区)分成几类,求出每类的平均信息参数(D_L),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研究它们的相似性和同源性,求出各级相似分岔值并导出动态聚类图.证明了短程相似分岔与序列进化有明显的相性,即L=2-5的一级相似分岔值与物种出现地质年代的对数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6.
盐法分离低核酸酵母蛋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盐对酵母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是降低酵母蛋白分离物的核酸含量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盐除核酸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折,对比离子对水结构和核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否定了Damodaran提出的疏水作用机理,证明在维持核蛋白稳定的次级键中,氢键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核蛋白的解离并非盐通过改变溶剂的结构而间接作用于核蛋白所致,而应归因于盐与核蛋白的直接作用,特别是盐与核蛋白分子主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自组织理论、进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对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的双链螺旋模型,即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由科研链和产业链形成的双链螺旋网络,其运转过程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在各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复杂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以此理论为依据我们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8.
生物学在19世纪以前,主要研究的是细胞以上水平的生命活动。1897年生物化学诞生之后,开始了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之谜的征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人们主要弄清了有关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但对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最主要的生命物质的更新过程,特别是它们的合成缺乏了解。1953年,分子生物学诞生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生命活动在分子水平上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活动。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最终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决定意义。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分子生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发表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9.
事件     
玫琳凯:对行贿事件发表声明;珍奥:核酸产品风波再起.  相似文献   
50.
以核酸适体作为识别分子, 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特异的蛋白质检测新方法. 该方法以凝血酶为目标蛋白, 针对其两个结合位点, 分别设计了两条具有3′末端互补碱基序列的核酸适体探针. 当两条探针同时与凝血酶结合时, 末端借助接近效应形成稳定的杂交并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 双链DNA产物的量通过Sybr GreenⅠ的荧光信号指示出来. 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初速度与凝血酶的浓度正相关. 本方法中核酸适体探针设计简单灵活, 对目标蛋白选择性和灵敏度高, 检测下限可达到6.9 p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