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2.
人芽囊原虫的光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人芽囊原虫感染小鼠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感染小鼠消化道中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形态特点,为进一步研究B.h的生理学特性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用含106个B.h的虫体液经直肠感染免疫功能低下ICR小鼠,消化道内容物苏木素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小鼠消化道内容物中发现了与粪便及培养物不同的B.h形态.结果表明,提示体内外不同的生长环境对B.h的形态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不同的形态可能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研究引起人类每年4-11万人死亡的热带病——阿米巴病的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也许是这种原虫的简单结构吸引了我,也许是这种原虫的重大危害激发了我,我一头扎下去至今已近二十年。我在对这一原虫的研究中得到了启示;我在对这一原虫的研究中得到了锻炼;我在对这一原虫的研究中获得了启示;我在对这一原虫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Jeffers(1975)法进行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选育,经过连续13代的选育,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该虫株的潜隐期为121h,比柔嫩艾美耳球虫亲本毒株的潜隐期提前了22h以上,免疫攻毒试验的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其亲本毒株一样也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17.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哺乳动物和鸟类易受其感染。人类弓形虫感染率也非常高。法国高发区孕妇感染率超过50%,美国为25%-38%。全世界约有1/3的成年人感染,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5%-20%,家畜感染率为10%-50%。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早产、死胎或畸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弓形虫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弓形虫对人类健康及生产、生活的危害已不容忽视。由于弓形虫病的治疗仍未找到理想的药物,因此对其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研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弓形虫疫苗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六子疟原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AO)梯度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效率和实用性.对经血液腹腔接种传代感染5d的伯氏疟昆明小鼠(60只)以红细胞的疟原虫寄生率计算法计算原虫密度,并用正常小鼠新鲜血10倍倍比稀释其尾血或眼球血,同时推制薄血片.用新型荧光光源AO法和瑞氏法染色后高倍镜检,记录每片发现三次原虫的平均时间,5min观察300个视野未发现疟原虫者为阴性.本AO染色法、瑞氏染色法能检出的伯氏疟原虫的最低原虫密度分别为11虫/μL、19虫/μL.当原虫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时,两法检测发现疟原虫的时间有差别,前者比后者快.原虫密度适中的稀释倍数组原虫密度与各法检出的时间为负相关.不同稀释倍数组两法检出时间均为正相关.新型荧光光源AO梯度染色法是检测人体疟原虫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可推广作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后期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质谱技术,比较蛋白质组方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等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蛋白质组研究的进程。原虫作为单细胞的真核动物,虽体积微小但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机能,其中近万种原虫为寄生性原虫,它们常寄生在动物体内或体表使其致病,从而对人类及牲畜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原虫蛋白质组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73种原虫的基因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测序工作,并且大部分已经进入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工作。本文综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原虫蛋白质组的研究情况,如:溶组织性阿米巴,布氏锥虫,间日疟原虫等,同时阐述了它们的致病机理、诊断及疫苗等方面的蛋白质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