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中的主要岩体(牛庙、同安、花山、里松)和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均形成于160~163 Ma. 花山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0.3, 里松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3~−0.3, 而里松花岗岩中所包含的闪长质暗色包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2.6~?7.4, 明显不同于寄主花岗岩, 表明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形成于不同来源的岩浆, 为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暗色包体中锆石最高的εHf(t)值为?7.4, 显示该基性端元岩浆来自一个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 结合对区域地质情况以及同时期基性岩和碱性岩的研究结果, 我们推测该岩浆端元并不是玄武质新生地壳的重熔, 而可能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 但还有待确定到底是软流圈地幔还是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可能是该幔源岩浆端元与壳源岩浆端元的较完全混合形成, 暗色包体是这种岩浆混合过程中幔源岩浆的残余. 牛庙辉石闪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1~−2.1, 同安石英二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7~−1.7, 都明显低于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 说明它们并不与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所代表的熔浆具有同源性. 牛庙岩体和同安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只是略高于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 并且在岩体中也可以见到大量的暗色包体, 因此它们可能是与花岗岩同源的壳-幔岩浆混合的岩浆经较少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形成. 在中晚侏罗世之交, 湘东南和桂东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拉张减薄事件, 造成了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随着分离结晶作用, 形成了该区众多的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2.
Dahuabei pluton in the Wulashan area,Inner Mongolia,is an alkaline and peraluminous granitic pluton.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indicates that this pluton crystallized at 330±10 Myr.The pluton did not experience apparent zircon fractionation.The consistent temperatures between Zr saturation (765℃) and the average zircon-rutile Ti equilibrium (780℃),together with zircon ages and their CL images,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inherited zircons in this pluton.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dry-syste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magma cooling at 200 MPa and 1100-709℃,the phase diagram and composition evolution tendency of different phases were obtained.The magma reached its liquidus at 1069℃.Sanidine was the first crystallized phase;at 709℃ the residual magma was less than 4%,and the range of 1069-719℃ should be the most suitable approach to the real condition.It is shown that at least some part of the pluton underwent such isobaric equilibrium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during its 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对西昆仑北坡恰尔隆一带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对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西昆仑北坡恰尔隆一带岩浆岩为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和演化过程,花岗岩形成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总体属造山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板块碰撞前、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时期,并且遭受过挤压和拉张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 ,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 ,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文章选取诺尔特地区各时期代表性岩体进行岩浆分凝作用的研究 ,确定的动力学参数包括岩浆的含水量、粘度及密度。分凝速度的计算表明 ,区内各岩体花岗质岩浆中分凝作用是存在的 ,但是分凝速度较小 ,分凝作用对于大颗粒的残余体的分离作用是明显的 ,而对于小颗粒的残余体的分离作用很小。经过分凝作用之后 ,岩浆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岩浆中依然存在小颗粒的耐熔残晶  相似文献   
145.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是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的重要汇集区之一。研究薄竹山地区典型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出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构造控制,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碳酸盐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钙源。  相似文献   
146.
对华南湘中地区上泥盆统弗拉/法门(F/F)界线附近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壳体结构所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棱柱状第三层,二是缺失棱柱状第三层。基于壳体保存程度的详细分析,以阴极发光程度、壳体显微结构为参数建立了壳体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量化模式,经化石壳体氧、碳同位素值的验证,这一模式基本可以用来对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样品进行筛选。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以无洞贝目(Atrypida)为代表的具有柱状第三层结构的样品不仅在保存状况上优于只具有纤维层结构的壳体,而且其氧、碳同位素数值的分布也较为集中,从而说明无洞贝目的壳体是进行氧、碳同位素研究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安徽省巢湖市狮子口剖面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标本,对龙潭楔叶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 Gothan et Sze的叶形和脉式等重要特征取得了新认识。华南晚泥盆世楔叶目的起源和演化分异模式不同于劳俄大陆的同类植物,它们兼有原始和进化的营养器官(枝状、线状或片状叶)和生殖器官(缺少或具有孢子叶),显示出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和镶嵌演化。  相似文献   
148.
华南热带作物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区,尤以海南岛最为重要。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地理单元,使海南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海南目前部分局部地区已存在着土地沙化、热带雨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华北板块北缘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化学上富SiO2和K2O, 贫FeO、CaO、MgO和TiO2,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其(La/Yb)N=6.61~64.31,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50.
分析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认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形成山体的构造格架 ,之后的外动力作用塑造了山体的险奇、俊美和各种各样的巧石 ;提出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并呼吁开展科学旅游工作 ,满足大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