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8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教育与普及 | 16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篇 |
现状及发展 | 13篇 |
综合类 | 7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2001年底,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温度最高值。与此同时,气候系统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2周;北极海冰最近几十年减薄40%,范围减少10%~15%(春、夏);极地冰川大范围缩减,比40年前的总面积减少10%;极区永久冻土带消融,变暖和退化;厄尔尼诺现象近20~50年更频繁、持久和强烈;北半球作物生长期近40年中每10年延长约1~4天;全球动植物活动区北移、上移,具有更长的乳化期、开花期、迁移期和病虫害爆发期……近日,英国气象学家也警告说,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03.
104.
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径流对气温和降水形态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西藏纳木错湖南岸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扎当冰川2007/2008年的径流年际大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与2007年夏半年相比, 2008年同期降水量增加了17.9%, 流域径流量却减少了33.3%, 由此得出冰川消融量减少了53.8%. 利用通常的度日模型分析发现, 大气正积温的变化只能解释约一半的冰川消融量年际差, 说明该冰川对气温变化异常敏感. 能量平衡分析显示, 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改变造成了冰川消融量的年际重大差异. 而反照率的改变主要是由降水形态的差异造成的. 统计得出, 2007年夏半年冰川末端以降雨为主, 降雨量占降水总量的71.5%; 相反, 2008年以降雪为主, 降雨量仅占30.7%. 说明在对某些冰川进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或径流预测时, 降水形态是需要单独考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5.
近50年来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 建立了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暖季气温(9, 7和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1~3月份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 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对该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 如果暖季气温升高(降低)1℃, 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下降)约172 m; 如果1~3月份降水量增加(减少)10%, 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62 m. 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8~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 并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海拔5131 m), 接近该冰川的顶部. 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230 m. 如果未来气候维持2001~2008年时期的平均气候状况, 那么七一冰川还将继续退缩约2.08 km, 才能达到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非均衡山脉的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常被用来分析山脉地形是否达到均衡. 蓬莱运动的弧陆斜碰撞使得台湾岛造山带的山脉呈现成长的前均衡(南部)、均衡(中部)、崩塌的后均衡(北部)等三个不同演育阶段的地形. 利用基岩河道的坡度(S)与集水面积(A)的关系来分析台湾岛造山带的河流可得到此三种状态的山脉地形特征. 分析结果发现, 台湾岛中央山脉东西两侧的S-A图呈现直线型态, 显示基岩河道的河床高程不随时间改变(dz/dt = 0), S-A直线的斜率与其截距分别与均衡地形发育的时间和地体抬升率的大小有关. 而台湾岛造山带的南部与北部之S-A图则分别呈现上凸与下凹的型态, 显示基岩河道的河床高程分别随时间成长(dz/dt> 0)与降低(dz/dt < 0), 它们的切线截距仍可反映地体的抬升率. 相似文献
109.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measures for its preven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regional geography, the form of erosion, the causes of erosion, and the challenges we are facing.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stal erosion and sea level rises,storm waves and tides, and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on 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The response of the risk of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to climate change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versity. Research into and the forecasting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on coastal erosion are systemic work invol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y, and alongshor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global system. Facing global warming and continual enhancement of coastal erosion, suggestions for basic theoretical study, preven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assur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are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聚氨酯分别在含石英砂的清水,聚丙烯酰胺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介质条件下,磨粒侵刨过程中所发生的表面物理效应和表面化学效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和傅立叶表面红外仪对聚氨酯在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结合能和官能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