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7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41.
渭河阶地全新世成壤过程及人类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眉县清湫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野外考察研究、粒度分析和磁化率测定,揭示了在渭河阶地自然地带性土壤褐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气候恶化和风尘堆积,以及仰韶文化期人类农业耕垦和聚落建设活动的影响,造成了某些区域全新世古土壤分裂为两层的现象.根据清湫村全新世黄土剖面层序模式,论证了全新世时期风尘堆积仍在继续,古土壤覆盖层亦具有风尘堆积的性质,但是它们受到历史时期人类耕作活动的改造  相似文献   
242.
文章从泥盆系、石炭系尤其是二叠系到下三叠统在中国东南部的展布、系统的沉积演变,联系到该阶段古特提斯洋对其影响和控制,提出了华南陆块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在世陆缘裂陷系发展的沉积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243.
244.
以珠江河口三角洲为例,论述了三角洲的概念和范围、全新世海侵最大时的古海岸位置与海水入侵范围、全新世海侵结束后三角洲发展和环境变化特点及其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分布的关系,并对珠江三角洲的模式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45.
记述了福建西部龙岩、宁化等地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的四射珊瑚5个新属及其典型种。它们分别是:黄龙组的Yinophyllum crassus,Ninghuaphyllum typicum,马平阶的Pseudobothrophyllum fujianense,Paraantheria irregularis,Jingyangophyllum。  相似文献   
246.
长江口拦门沙全新世微体化石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崇明岛、横沙岛三个钻孔的微体古生物综合分析,发现全新世地层中有四个微体化石层,它们分别指示了该地层经历了(由下往上)由滨海-河流相→滨海-河口相→浅海相→河口相的环境演变过程。并结合孢粉和 C~(14)测年资料认为该区全新世地层可以四分,即古全新世、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247.
利用历史地理资料和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针对长江口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江北岸沿海平原的如皋、南通、上海的一部分成陆时间相对较晚,在它们的成陆过程中,河口沙洲起了重要作用,可是河口沙洲的成陆模式还是有许多未解决的、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的问题做了初步研究.认为:河口地区在发育过程中不仅有河流径流及海洋的水动力因素,而且人类活动等在长江口成陆过程中也发挥了促进或减缓成陆速度的作用.其中人类活动在公元4世纪后的影响变得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48.
青藏高原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一种新的、较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泥炭腐殖化度. 通过与同一剖面木里苔草纤维素δ13C气候代用指标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的对比, 得出泥炭的腐殖化度可以用作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 即: 腐殖化度偏大, 指示气候偏暖湿; 腐殖化度偏小, 指示气候偏干冷. 由于泥炭腐殖化度测定相对简捷, 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49.
湘南晚二叠世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是钙质海绵.通过野外礁组合露头观察、实测剖面及室内对钙质海绵的系统研究,在讨论造礁海绵的形态、生长发育与藻类的关系后认为:钙质海绵底栖固着生活,适宜在盐度正常,中等动荡循环水流,光照充足,温暖的较远岸的浅水海洋环境.藻类对海绵造礁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从群落生态看。藻类和海绵是互利的,藻类附着在活着的大型海绵上,增强海绵的抗浪性;另一方面,覆盖在死亡、倒伏的海绵上。加固了礁基底,为新一代海绵幼虫提供硬基底,完成海绵原地世代更替,形成独特的藻—海绵造礁机制.  相似文献   
250.
Diatom data from core MD992271 on the North Icelandic shelf record a cooling trend through the last 3000 years. This is indicated by a general decrease in warm water species and an increase in cold water taxa.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se two diatom groups changed periodically, suggesting that the climate also fluctuated within this time period. The results of diatom-based transfer function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summer sea-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before 1400 cal. a BP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mean value for the last 3000 years and the summer SSTs fluctuated around the mean between 1400 and 700 cal. a BP, and dropped to the values below the mean after 700 cal. a BP. Four cooling events were distinguished, centered at around 2600, 1900, 1300 and 600 cal. a BP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re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from neighbouring cores HM107-03 and MD992275, but also comparable with those from the GISP2 ice core and from other marine sediment records in the North Atlantic. This suggests that changes in the summer SSTs reflect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n the North Icelandic shelf, the summer SST variation i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ld and the warm current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