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9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郭中华 《甘肃科技》2004,20(5):107-108
本文从光速的测量入手引入光速 ,阐述了相对论中光速极限的概念 ,并对于超光速光速的减缓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2.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光的波动说判定性实验的思想形成过程,论述了判定性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并对判定性实验的意义和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判定性实验所用的旋转镜法,对肯定光的波动说及抛弃微粒说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3.
速度是宏观的概念;在量子力学中速度表示什么,本来无法回答。在半经典理论中,为重新定义速度,可取v→=▽S/m[m是粒子质量,S满足ψ=Aexp(j S/h)]。这样虽建立了速度与波函数的联系,却不是波科学中必需而有用的波速概念。真空中光速c是一个普遍性基本物理常数,量子力学显然也需要这个参数,亦即新波动力学需要这个物理量。从人类实践过程和结果看,科学家若企图确定c的最精确值,必须依靠标量方程c=fλ这样的标量描述才能实现。现代物理学认为波速度(相速vp、群速vg)是标量而非矢量。波动具有独特的科学性质,其规律与经典力学不同,它需要量子力学支持,又不等同于严格的量子力学。目前尚无单独一个理论能完美解释波科学问题,处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并用的局面。电磁场的量子化过程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基本的数学诠释,即连续展布于空间的电磁场在量子化后得到光子。尽管如此,"光子是什么"的难题仍困扰着科学家。通常认为电子的物质波是几率波,光子的波动是电磁波而非几率波。但在分析处理双光子纠缠时又在使用几率波理念,这样光子的波是什么仍未解决。另外,电子几率波与Schrdinger方程对应,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光子几率波尚无可对应的波方程。另一方面,物质波相速的物理意义并不清晰;而de Broglie波的相速是超光速的,对此还需要更多的说明。类似的许多例子表明,波粒二象性仍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待解之谜。最后,近年来对负波速(NWV)的研究既使波科学更加丰富,也为发展理论思维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4.
光拍频法测光速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拍的速度进而间接测量光速的方法.详细分析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在对实验方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忠实原有实验原理,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实验改进意见和构想.  相似文献   
55.
检验空间各向同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ansouri-Sexl和Robertson的检验理论以及经典以太论,都是由光速c各向异性的光程差推导出待测的相位差,推倒中又都用了光波的波长λ和频率ν均不随方向变化的前提条件,从而与c=λν相矛盾。用接收器相对优越坐标系绝对速度的Doppler效应的观点替代光程差的观点,可使检验理论自洽,并预期可观测效应为各方向反射回来的光波呈现频率的各向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验空间各向同性的新方法——抗共模干扰激光拍频法。用它检验光速各向同性的精度△c/c优于1×10-18,它比传统的Michelson-Morley干涉仪法和目前的基于稳频技术的激光拍频法精度高于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6.
电磁波在透光介质中传播时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其速度小于真空中的光速.中微子在运动中几乎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穿透力极强。即便如此,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关于中微子超光速的实验恰恰证明中微子的运行速度不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相似文献   
57.
物理学有一个著名法则是任何东西不能以超过真空中光速c的速度传播。但在2011年9月22日,在意大利完成的一项实验提供了中微子以超光速(vc)运动的证据。相对于真空中光速,实验和计算显示中微子早到了[60.7±6.9(统计)±7.4(系统)]ns,亦即(v-c)/c=[2.48±0.28(统计)±0.30(系统)]×10-5。这表明中微子速度v=299799911m/s。研究人员对CERN与检测器间约730km的测量精度达20cm,相应时差的测量精度达10ns;而测量工作的置信度水平达6σ。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实验。美国的MINOS项目已经准备作更精确测量以校对这一结果。如MINOS证实了OPERA发现,这结果的意义重大。但也有物理学家表示怀疑。如该结果错了,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这一实验的意义。超光速研究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8.
光的粒子性与光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的本质是粒子还是波?光速是多快?这些都是物理学的基本问题。文章从哲学和观测上,论证了光的本质是一种粒子,其群体行为具有类波特性。光的反射、散射、折射和透射都是物质对光的吸引、吸收和再发射现象。目前还没有精确测量光速的手段。星光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越接近地球,越接近于地球上光源发出的光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场是由空间和微小粒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59.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10,(10):335-339
本文通过对主要以太漂移实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行差现象、斐索流水实验)更加合理的解释(应用笔者提出的新的以太、光学、电磁学假说)以及对力学相对性原理、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想实验、时间膨胀效应的理想实验、电磁学(光学)与力学质的差异性的深刻分析,得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是错误(二者也是不相容的)的结论,进而否定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其它理论。同时提出了如下新观点:1.以太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们认为的弹性固体,而是宇宙中(物质内部)无处不在的光子引力子气(可称新以太)。它分三种存在状态,可介导引力、电磁力。2.真正的波都应是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即都应是波源引起的媒质的传播性振动,"无媒质的波"不应是波。光(电磁波)就是物体(粒子)快速发射和吸收光子(这是一种特殊的振动)引起的新以太的波动(光子引力子流脉冲),光(电磁波)是纵波而不是横波。光速就像电流速度不随发电机的运动变化一样,也不随光源的运动而变化,但一定随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3.质速关系、质能关系只能用绝对的关系去解释才能令人信服。这种关系就是:物质的组成粒子真的随其速度的增大(减小)而增加(减少);由于物质粒子的增加或减少而使能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至于狭义相对论的质速关系、质能关系与事实的相符,那只能认为是较完美的巧合了。4.以太是否存在、光速问题,质速关系、质能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物质(宇宙)结构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对电磁学、光学、粒子物理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革命,而不是靠革牛顿时空观的命,不是靠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观察物体的运动去解决。5.牛顿的时空观指的是抽象的、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指的是具体的,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两人所指不同。6.真理都是相对的,超出特定的适用范围就是谬误。力学与电磁学有着质的不同,不必也不可主观地把力学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磁学(光学)而硬要去统一它们,否则,则会顾此失彼,或出现矛盾,或让人不可思议。相对论至今还有很多物理学家反对就是此因。  相似文献   
60.
林左鸣 《自然杂志》2010,32(6):353-359
  立足于以信息态为基础的容介态理论,对时空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后可以得到如下认知:时间是物质从初始运动到终止运动的度量,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初始到终止而连续增量的空间概念值,是不可倒流的;物质态空间是运动着的,只能以直线(或径向)的趋势,作膨胀或收缩运动;时空并非一体,时间不是三维物质空间的更高维度。光子中单奇子的统一互变特性决定了光速不变,也决定了物质的能量只能使物质运动速度达到光速。光子粒子接收了外源信息,完全变成信息粒子的运动速度就会远远超过光速;以信息态能量速度运动的效应能量可以使物质的速度超过光速。所以人类不能穿越时空到达未来或置身于已经过去了的真实社会之中,但可以通过超光速飞行去追赶过去了的事物的信息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