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91.
主体间性视域的道德人格教育是以主体间关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它体现了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基础和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探究和考察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所依存的人性论依据、方法论基础及实践过程的各层面要素,倡导在对话、理解与交往的互动中重归生活世界,将片面知性教育变为一种更加完整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2.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93.
张杰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5):119-120
刘文仲同志受老友芦清奎同志生前的重托,为他的诗文进行整理,准备出版。在付梓前夕,文仲同志让我写篇序言。这任务我是欣然接受的。这是因为本书的作者芦清奎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朋友。我们朝夕相处20多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他已驾鹤西归,活着的人在学习他遗留下的诗文的同时,向读者介绍一下他的人品和文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4.
《科学之友》2004,(6):91-91
“俄狄普斯的故事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因为它触动了潜藏于每个人童年深层记忆中的情结。俄狄普斯无意中“弑父娶母”的经历,以隐蔽的方式满足了  相似文献   
195.
绘画的思想活动是眼、心、手三位一体的互动过程,技术是思想活动的重要一环,绘画艺术的精神追求依赖高超的技术进行表达,技术中浸透着思想,也在寻找着视觉的归宿。绘画艺术风格集中体现了艺术家的精神宿求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196.
科学美学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美与文学、艺术中的美育因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科学美学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增强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兴趣、形成完善的科学思想、促进情感发展、完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7.
以"内生性法律理论"来检讨我国这次公司法修改的不足之处。以新《公司法》中引进的独立董事、一人公司和公司法人人格制度为考察对象,认为这些制度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8.
现代社会中,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缺陷。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详细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并提出克服人格缺陷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99.
刘宏国 《科技资讯》2007,(14):169-170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致力与完成自身社会化的任务,否则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里说的社会就是指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大学生应当以怎样的人格走向社会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0.
本篇是一篇安命论。本篇对于真人的三个层次的描写,即是对于人应如何存在的思考。“真人”一词是从“真知”一词推引而出,就好象《齐物论》中“成心”一词乃从“成形”一词所出一样,这是庄子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其中的逻辑是一种类比逻辑。天人关系这个概念,其含义是比较复杂的。它既涉及到本然状态与人为状态的关系,又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也还涉及到环境与个人的关系。正是在天人之辨这样一个不同于《逍遥游》抒发对于大自由的向往的新的理论基点上,庄子在《大宗师》篇中对其理想人格作了集中的阐述。在真人三解这一部分,庄子以对一种人格形象的描述,来阐述一种安命的处世态度,并且是在更深的层次──生命跨物种的周流──上进一步阐发了天人之辨。引人注目的是,这样集中地对理想人格形象作出描写,是《庄》书中前所未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