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132.
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就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有所创新,以新的成果作为对学术发展的奉献。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研究学问,是要接受一种有系统的知识,而窥破他有不足或不确的点,专心研求,要有一种新发明或新发现,来补充他,或改正他”。(引自蔡元培《为什么要研究学问》,1935年6月)我国著名化学家黄子卿先生也曾对科学研究作了很透彻的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大小,要看提的问题如何。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新的,首先是新的主意,新的见解,如果主意不新,方法新也好,…  相似文献   
133.
134.
本以苏轼为人汇积儒道禅三家的道德哲学于一身所形成的率真的诗性为论述起点,在苏轼生平经历的政事、家事、诗事的具体层面上,选其直接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可见中国诗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诗人所特有的诗性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5.
贵州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人格四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组的常模.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和文理科在神经质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因子上,文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在掩饰性因子上,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出现了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因子分上均呈现显著差异.是否兼职的大学生在四个因子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人格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以一名网络成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评定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认知、人格特征及成瘾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其在现实中的认知、人格特征与在网络世界中相比,表现出更多的负性倾向。本文还从家庭和学校关系入手,对这种负性倾向和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最后为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7.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学合格师资的摇篮,肩负的培育“四有”新人的任务更是意义深远。高校的班主任,是学校和系领导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学生班集体最有权威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领导联系全体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校我,学生家庭和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其榜 样和示范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8.
余秋雨的散文,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其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和冷静的历史反思,瞩目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兴衰和古代知识分子人格命运的变迁.作家通过反观历史以寻求文化的灵魂,从中探索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历史命运,呈现出一种俯仰古今的浑厚凝重之气,表现出很强的历史沧桑感.  相似文献   
139.
作为职业教育生涯指导的重要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  相似文献   
140.
从上世纪9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明冲击中国至今,中国的艺术界好似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思潮纷繁出现,各种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一度的迷茫徘徊以及大量的探索后,人们开始进入反思阶段: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处在怎样的创作状态,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又要向何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