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77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这是作者应本刊的邀请撰写的论文。在 2 0 0 3年 10月 14日召开的“邓小平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印发了征求意见的初稿 ,并讲了论文中的部分内容。现在发表的是作者听取意见后改定的稿子  相似文献   
102.
从大学生素质的构成来看,综合素质是基础——复合性、多维化是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人文素质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内核;专业素质是根本——大学生应具有独立学习的素质、思维素质、探索和创新的素质、审美素质与表达的素质。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应正确认识与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学生、环境、实践”等相关因素及其关系,推行“合格 特长”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发展大学生素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人,强调国人得到的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世人求真、从善、爱美,使大学生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并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无疑彰显出隽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4.
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民营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5.
陈铁梅 《科技资讯》2008,(36):210-210
本文阐明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般内涵,指出了信息安全科学实践中应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这对于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信息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正是使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兴起、发展和国际传播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呈现出以下趋势:奥林匹克运动不再将主要精力完全置于与政治和经济协调关系上,而是更多地转向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不再把科技视为唯一的法宝,开始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重视对自身社会声望的培育。“人文奥运”的理念,正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学诠释。  相似文献   
107.
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引得学生追求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认为以“人”为基点,恪守人文精神是梁晓声小说创作的主线,这一特征充分地表现在他对同代人价值理想的追寻,对人性美的不懈探索,对现实的深沉忧患意识以及对形式坚守拓新的创作轨迹之中;与此同时,梁晓声始终以他那峭拔独立的文人品格和操守,在转型阶段的社会现实面前,引导人们向人类精神的极至前行。  相似文献   
109.
张捷  陶源青青 《科技信息》2012,(32):330-330
在当今社会,体育训练既需要科学精神,更需要人文精神,二者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体育训练只有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使体育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和运动员个人的价值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0.
郭少敏 《科技信息》2012,(33):60-60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人文教育除了传授人知识外,更以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展示数学文化.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