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系统科学   155篇
丛书文集   166篇
教育与普及   2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2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341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地1995年7月-1996年6月引进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制的钛合金二段式组织螺旋柱状,人工牙根种植体及骨内研究临床100例,男88例,女12例,成功率达9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03.
用γ谱方法测定了核工业某厂蒸发池栖息的黄鸭、麻鸭肌肉和骨骼、骨顶鸡肌肉、骨骼、爪、内脏与羽毛的134Cs、137Cs、60Co、65Zn和40K含量,其中各组织中以137Cs含量最高,在104Bq/(kg鲜样)量级,其余核素在10~103Bq/(kg鲜样)量级.  相似文献   
104.
周庆友 《遵义科技》2007,35(3):38-39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土石方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特点为占用场地少、工艺简单、施工灵活、成本较低、便于质量控制,施工时不易产生污染。适用于陆地密实土质地基或岩石地基(土层含水率较低及地下水欠发达地区),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中。  相似文献   
105.
原油储罐机械清洗技术是未来原油储罐清洗的发展趋势,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机械清罐技术引进中国,至今已有10年,但现在仍有大部分油田采用传统的人工清罐方式。机械清罐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人工清罐无法比拟的。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中国的机械清罐设备和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研发出适合我国油质的机械清罐设备,机械清罐技术已经成熟,全面取缔人工清罐也是大势所趋。在此文中,主要论述了人工清罐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机械清罐所具备的优势,借此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晋祠泉是晋祠主要景观之一 ,多年来由于在泉域内大量开采地下水 ,使晋祠泉水流量逐步衰减直至断流。为了保护历史名胜 ,恢复晋泉出流 ,最直接的一种措施是通过汾河引水进行人工回灌 ,从而实现晋泉复流。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针对在地基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人工挖孔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场地小,无泥浆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建设造价低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一个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学习优点,针对一类多级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决策问题构造一种支持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系统模型,并利用该系统模型建立一个企业出口潜力决策支持系统,试图对企业出口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0.
巴渠风物传说,是指那些解释巴渠地方山川古迹、地名物产等由来的传奇故事。人们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将深厚的情感寄托于地方风物,赋予山川古迹物产以个性和生命。它是巴渠劳动人民对于地方性事物的集体审美评判,反映了历史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情感、文化心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巴渠文化的风采,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