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平微区高速公路合理路堤高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研究,提出区域、人口密度等不同情况下的合理路堤高度和构造物设置密度。  相似文献   
42.
睡莲之家     
亚洲开发银行在最近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与移民”的报告中说,受人口密度增大等因素影响,亚太地区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面前“尢为脆弱”,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些影响包括气温显著上升、降雨方式改变、季风变化加大、海平面上升、洪灾和更强烈的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43.
在都市圈、现代化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地区的人口不断外溢,形成了局部乡村人口流失的典型区和加剧区.以省际交汇经济强市永城市为研究区,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重心转移法等方法来分析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从空间演化上来看,2000、2010和2020年部分乡镇等级人口密度值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市中心变化尤为明显.虽然市中心城镇人口不断上升,但城关镇近10 a人口却有所减少,附近演集镇人口却急速增加,而其他大部分乡镇人口在近20 a中都大幅度减少,只有个别乡镇的人口得到了回流.(2)从空间分异上看,随着研究的细化,虽然村级尺度人口密度和变化单元的分布形态和镇域尺度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破碎化特征,但表现出的低值、高值区域分布形态基本相同,只有个别村庄有些许差异.(3)从空间关联上来看,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均表现出集聚现象,且随着尺度细化其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从重心变化看,人口密度重心有明显的空间转移且逐渐向城关镇附近靠近.(4)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和其他因素分析发现,城镇化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口密度时空分异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其中单一...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安徽省的公路规模及其发展趋势,基于省、市两个尺度,将安徽省、合肥市公路规模分别与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发达省市进行对比。结合GIS技术,通过对1999—2019年各省市道路的空间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3个重要指标以及自然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安徽省公路总里程仍在以一个稳定的速率增长,总里程数超过了江苏省,公路的建设程度领先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空间、人口、经济三个指标上,安徽省高速公路和各级公路综合密度都低于发达省市,但合肥市与发达省市差距较小;忽略湖泊和山区的影响,在适宜的地理环境下,安徽省公路网密度较为稀疏,地市之间的联系有待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公路的建设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与可视化是衡量和评价人类对生态环境作用的重要基础.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从总体变化、时空分异特征、空间自相关性等方面对喀什地区200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喀什地区人类活动强度2000年为4.82%,2018年达5.67%,前期和后期增长较为平缓,中期2005—2015年...  相似文献   
46.
基于格网生成方法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先进的格网生成技术 ,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子和陆地数字高程 (DEM)、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等自然因子相结合 ,通过模型的反演 ,模拟某一时期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状况 .这种模型反演的方法 ,突破了传统的按行政区界线统计人口密度的方法 ,改为按照均匀分布、规则大小的格点单元来计算人口密度 ,丰富了获取人口密度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2010年上海世博的脚步渐行渐近。在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召开一个参展方、参观者都将创造世界记录的盛会无疑是个世界级难题,解决它不仅要靠中华智慧,更要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信息化”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的亮点!在信息技术激荡全球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大环境中,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之下,这将是一场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宴;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一次演绎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座展示“人类迈入信息社会”的里程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8.
运用频数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从半球、纬向、洲际和国家尺度研究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分布特征,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与评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遗产旅游的规划发展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北半球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是南半球的2.3倍,东半球是西半球的2.68倍,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空间分布密度分别相当;纬向分布上看,世界自然遗产显著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占总量的92%;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与大洲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97,空间分布密度和遗产人口密度欧洲和大洋洲最大,分别是4.80项·(106km2)-1、4.67项·(107人)-1;发达国家世界自然遗产分布集中指数达到了1.38,显著优于发展中国家。总体来看,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9.
以成都-乐山支线输油工程为实例,进行管道风险模拟计算,定量分析输油管道的相对风险值,寻求管道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密度是影响管道风险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管道选线、提高设计等级、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管道的相对风险数,保障管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0.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的过程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了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三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 ka以来的气候干冷阶段.认为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且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