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概括为"冲突"或"和谐"会带来掩盖历史细节的模糊性,我们应在尊重历史文献及人类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探索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科学革命初期,西方自然观面临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自然主义及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三重力量的角逐。麦尔赛纳站在维护基督教义的宗教立场上认识到自然主义的异端性质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缺陷;他果断地接受并传播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以实现基督信仰与新自然观的融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3.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首先将“位置”定义为“包围者与被包围者相接触的界面”.随后,为了解释“船在河里运动”的例子,他又引入了不动性要求,将位置定义为“包围者的第一个不动界面”.位置的不动性要求引发了种种理论困难.最核心的困难是:在具体运动现象中,位置常常无法同时满足不动性要求和邻近性要求.为了解决不动性问题,《物理学》的评注者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未能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框架内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理论困难揭示了位置学说中“不动性”概念的非技术化特征、位置概念的多重涵义以及静止与运动在本体论地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关于亚里士多德和波义耳两个元素概念的历史重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了自然哲学们探索万物本原的思想成果,提出了与波义耳“近代元素概念”表述极其相近的古代元素概念,只是由于长期无人挖掘、论述而被埋没,以致引起了一些历史误解,需要消除。为此,本文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和波义耳两个元素概念的历史重整问题,以填补空白,消除误解,恢复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5.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开辟了一个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立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和一系列美学观点,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该文试围绕他的悲剧理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的局限性,以此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6.
<正>从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起,就存在着口吃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口吃是人的4种基本情绪发生混乱的结果。在100多年前,有位普鲁士外科医生,试图用割去一部分舌头的方法来治疗口吃,结果只是给这些人造成了更大的痛苦。第一次对口吃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是70年前美国爱荷华大学的  相似文献   
27.
28.
伽利略通过消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不同质的对立进而从物理学的数学分析中达到他的原子论思想。伽利略的原子论消除了天上与地上物质性的差异,使天文学上的物理陈述与数学陈述达成一致,为哥白尼天文学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同时,也为以数学和实验方法为特征的近代科学奠定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前,有机宇宙论已成为一种颇具风格的思想流派。它贯彻并倡导有机的、动态的、整体的以及中道的立场。思想承续上,它可被看作是基于当代语境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关注视域上,它不仅独特地审视了世界诸文明的传统资源,而且还深刻地发掘现代前沿科学变革的深层意蕴;态度取向上,它力图摒弃诸种"中心主义",倡导基于全球视野的文明对话与融汇;未来旨趣上,它直指现代文明瓶颈并试图从多维度为人类新文明萌发贡献哲思。有机宇宙论为东亚智慧价值的升发提供了新契机,也将成为中国学界参与国际学术互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0.
在古希腊,人们对数学的地位和角色有着不同的看法。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其中两种极为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数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的,数是世界的本原,对数学的研究是净化灵魂的活动;后者认为,数不是事物的本体而是属性,数学是研究数量的学科,数学研究对象既不是作为世界本原的实体,也不是与物理实在有一样属性的实在。通过对两种数学观的比较,可以看出,两派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表明古希腊的数学观的确曾发生过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