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世界博览》2012,(17):76-77
正从鸦片战争讲起美国人讲二战历史的认真程度让人佩服。在得克萨斯历史博物馆偶然看到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原来是得州人,因此不免产生"不如多走一段路去看看尼米兹他们家"的想法。回去研究了一下维基,从圣安东尼奥到埃尔帕索的路上拐了一个钝角三角形的弯,去拜访海军五星上将的故居。下了高速路距离故居博物馆所在地还有八十多英里,一路上都是州际高速,路况倒是并不比国道差,而且空荡荡的一辆车都没有。开着车。望着两边一眼看不到头的草原,一开始会觉得这件事十分荒谬——把日本海军打得片甲不留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居然生在这样一个连条水沟都没有的大草原上,实在是命运巨大的讽刺。然而仔细想想,我又觉得这其中还真  相似文献   
42.
二战时泰国的銮披汶政府曾与日本法西斯结成军事同盟,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敌人。但是,由于泰国抗日抵抗运动的贡献和泰国政府的灵活外交策略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等原因,使得泰国摆脱了战败国地位,其中抵抗运动的贡献和灵活外交策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
小城故事     
沈绿 《世界博览》2011,(15):87-87
1970年1 2月7日上午,时任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居住区。二战期间,50万波兰犹太人惨遭纳粹杀害。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默立,而后突然在众目睽睽下双膝下跪以示哀悼和忏悔。这一跪被誉为"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位坦荡的勃兰特是吕贝克人:"我来自吕贝克,无论走到哪里,我始终感觉到,吕贝克已经成为我身体中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44.
45.
张永攀 《世界知识》2010,(24):62-63
1914年,在印度小镇西姆拉召开的会议上,麦克马洪爵士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这条线导致了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印度认为这条边界线是根据“分水岭”原则勘定的一条完美的边界。但事实上,二战期间英印由于难以侵占“麦线”地区,一度准备改变“麦克马洪线”走向。对此,外界鲜为知晓,本文通过挖掘相关外文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6.
在战场上,交战双方都极力击败对手,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这是一条通行的战争规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却违反这一规律,专门研制独特的自杀性武器,组织自杀式的对抗行动,企图以此击退对手进攻,挽回败局,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反常规的努力是徒劳的。“樱花”炸弹徒劳无功“樱花”炸弹,是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的一种新式机载武器,它实际上是有人驾驶的炸弹。它的外形和一架小飞机一模一样,弹长6.07米,翼展5.12米。头部是一颗1200千克的炸弹,中部是驾驶员座舱,尾部装一台推力为800千克的火箭发动机。当它…  相似文献   
47.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雷达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一项新的技术。雷达发射信号,遇物体反射,通过对反射信号的识别,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大小。二战期间,这项技术被英国军方应用到了空军战场上,在战斗中用以区分已方与敌方的飞机。  相似文献   
48.
1942年初至1945年初,日军占领滇西地区。云南成为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成为滇缅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占领滇西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攻占时期;中期的占领时期;后期的防守时期。在这3个时期里,日军根据南方战略的变化,在滇西的战略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  相似文献   
49.
人们恐怕很难将热情的“新闻工作者”与神秘的“007”两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但是,如果对二战情报史略有了解的话,您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最优秀的间谍都是新闻记者,无论是被称为20世纪最可怕的间谍的菲尔比,还是几乎改变二战历史2的佐尔格,都具有新闻记者的身份,所以,新闻机构参与竞争情报这样的事情恐怕也是“旧闻”了。  相似文献   
50.
透视《狮声》这一文艺副刊 ,可以准确地把握二战前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时代脉搏 ,洞察战前新马文学运动从力倡本土文学、大众文学转向高扬民族爱国主义文学旗帜的曲折历程和多彩画面。正是因为二战前新马华文作者们的趋时更新 ,才有可能在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中 ,几经蝉脱 ,终于建立起具有独立意义的新马华文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