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51.
《科学大观园》2010,(17):9-9
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个申报点是福建泰宁、湖南良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  相似文献   
52.
山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合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赋分法对山西省丹霞地貌景区进行初步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开发模式.提出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推进山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3.
贵阳乌当盆地属陆相沉积盆地,白垩纪时期主要沉积以红色冲积扇相和湖相粗粒至细粒碎屑沉积为主。本文从该研究区白垩系红层纵向、横向特征着手,以实测典型沉积地层剖面和浅井编录作为基础,通过对基本层序的分析和沉积序列及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两个沉积中心和五个沉积相带。沉积相的演变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当时该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红层作为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因造貌岩性、地质构造、外应力作用的差异,在该地区也发育有不同类型的丹霞地貌,这是丹霞地貌在乌当地区的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54.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是我国已有风景区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该文分析了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并将它与我国其它著名丹霞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景观质量评定,指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开发方向和形象定位,最后提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5.
丹霞山丹霞地貌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三个评价项目12个评价因子.对隐式数值因子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隶属度,对显式数值因子则采取定义隶属函数计算隶属度.将权重分为三级,分别对应三个评价项目,并对各项目下的四个评价因子分配不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丹霞山风景区在四个评判级中明显趋向前二级.  相似文献   
56.
甘肃丹霞地貌分布广泛,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旅游地貌资源。与典型的丹霞地貌相比,尚可区分出一种岩性不够坚硬、但有上复坚硬顶盖保护的类丹霞地貌,文中分析了省内丹霞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特征、类型、发育过程及内外动力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7.
回顾了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旅行家和地质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考察我国丹地貌风景地貌区的历程,分析了他对我国丹霞地貌形态特征的记载和描述,并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丹霞地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鉴于目前在对山东丹霞地貌探讨较少的状况下,对地区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貌是在沂沭断裂带作用下,在白垩纪形成的沉积碎屑岩,经后期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9.
丹霞盆地上白垩统丹霞组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岩石组合,目前缺乏对其砾岩物质组成及其物源的深入研究。本次通过14个丹霞组巴寨段砾岩露头的观测,统计其砾石的大小、岩性、磨圆度、球度及风化程度,进而结合盆地基岩特点,探讨砾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丹霞组砾岩的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度中等,风化程度较低,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河流主导的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明显的多物源和近距离堆积的特点;盆地北部的晚古生代灰岩、石英砂岩地层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仁化东部的花岗岩可能也提供了少量物源。  相似文献   
60.
贡水流域广泛分布有各类强烈褶皱、断裂构造、丹霞地貌并具有独特的水系格局,红层分布广泛,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构造地貌能够记录构造运动长期积累的地表变形,而水系是对构造作用反映最敏感的地貌之一,可以用来研究丹霞地貌。以贡水流域水系格局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与GIS空间分析功能及Python批量处理数据功能,通过对贡水流域内小流域中丹霞地貌点特征与河流平均长度比值、河流平均分支比比值,水系密度、河流分形维数及水系方位角研究,分析其对流域内构造地貌的影响,探讨研究区水系格局与丹霞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贡水流域内小流域中丹霞地貌点与河流平均长度比值及河流平均分支比比值成反比,与水系密度及河流分形维数成正比,即在贡水流域上白垩统红层区,水系密度值较高、水系发育较完善的地区丹霞地貌分布更为密集;贡水流域受北东向的屯溪—鹰潭—安远大断裂,北东东向的崇安—河源断裂及宜黄—宁都断裂带影响,研究区内1级水系、2级水系与3级水系的方位角主要走向为北北东方向,其对研究区1、2、3级水系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4级水系主要走向为北东方向,5级与6级水系主要走向为北北东方向,次要走向为北西方向,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