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4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10月23日,由世界科技园协会(IASP)和亚洲科技园协会(ASPA)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园管委会协办,清华科技园承办的2008年IASP—ASPA联合年会在清华科技园举行。作为科技园领域最为高端的国际性组织,IASP、ASPA两个协会还是第一次联手在一个科技园区内举行这样重量级的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大学科技园区在国际舞台上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2.
今天的中关村问题,实质上也就是知识经济问题。眼下围绕企业家与科学家在企业当中地位的争论与冲突,实际上是知识经济前夜新旧事物之间的一场交锋。  相似文献   
223.
《科技潮》2007,(3):31-31
2006年7月28日,在“中国医药发展峰会·北京2006”上,以中关村医药科技企业为主的2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关村CRO联盟”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京城生物医药科技企业承接国际研发外包订单,从过去的单打独斗、散兵游勇,开始走向分工合作、协同作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对促进世界新药研发向中国转移,提升中国的医药研发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从本期起,本刊将与联盟发起人之一的首科集团联手推出“中关村CRO联盟”系列报道,希望能够为读者了解并认识我国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现状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4.
2006年4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现已成为专业性“孵化器”。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园内建设了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工程生产车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药物合成与制剂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开放性实验室,为生物医药企业、农业生物技  相似文献   
225.
当前中关村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高新区产业高端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226.
关于北京中关村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很多国际学者把研究的焦点由有意规划发展的科技园区转向它们的隐形态作用模式和它们的真正母体,也就是说转向研究大城市内部的创新环境。因此,以对中关村模式的研究为出发点,把我国仍至北京发展知识经济的研究重点,放在其隐形作用模式和真正母体-城市内部及其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27.
《科技潮》1999,(9):113-113
前不久,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100多平方公里内异常热闹,各项拆迁改造工程陆续启动,软环境建设方案纷纷出台,进区企业正以每月700家的速度骤增,以至中关村楼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场面。最近,国务院批准加快建设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将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此间人士指出,加快建设中关村,是中国政府为提高综合国力而采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28.
《科技智囊》2009,(6):I0014-I0024
全球化和区域的崛起 《硅谷指数2007》提出:虽然全球竞争的场地是“平的”,各地区依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等方式形成相对优势——在“平坦”的世界里创造出“尖峰”。也就是说,全球化和区域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并存的两大趋势。  相似文献   
229.
侯福龙 《世界博览》2009,(16):54-59
新建成的北京地铁4号线,穿越了诸多名胜古迹、繁华街区和科研院校。然而,能否实现中关村以北的顺利通车,还需要北京大学近十亿元的大型精密实验仪器来决定。  相似文献   
230.
这个人一个不漏地把握住了四通、方正、联想,分别在它们最鼎盛时期,与它们合作;这个人1984年进中关村,不办公司,只谈合作,不做企业家,只做商人,与中关村各色人等盘根错节,关系千万重;这个人一直躲在幕后,却又一直处在浪尖,喜欢他的人称他“常青树”,艳幕他的人称他“不倒翁”。在中关村,这个人将一个商人的操守、精明与灵活演绎到了最高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