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全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土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92.
本世纪20到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对(竹蜓)化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提出了(竹蜓)科分类的十大准则,对(竹蜓)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外地质学家高度评价和赞赏。  相似文献   
993.
郑艳红  周卫健  谢树成  于学峰 《科学通报》2009,54(12):1749-1755
以我国华南地区高分辨率湖相-泥炭交互沉积序列为例, 开展正构烷烃分子化石与孢粉记录的对比研究, 探讨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性及其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分子化石与孢粉不能完全对应起来, 其难以像孢粉一样能鉴别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生物科属, 主要记录原地植被的变化过程, 而孢粉反映的是区域性植被的平均信号. 分子化石在植被种属的明确解释上可能要部分依赖于孢粉, 反过来分子化石也有助于提高孢粉分析中科属种的鉴定能力. 分子化石对细节变化的敏感度要优越于孢粉, 其正构烷烃C31/(C27+C29+C31)等指标显著地捕捉到了H1, B/A, YD事件, 以及约9850~9585和8590~7920 cal a BP两次早全新世的干凉事件, 这些事件可与周边地区环境变化格局对应, 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 通过这一实例的对比研究, 说明分子化石与孢粉的相互结合, 可弥补二者之间的不足, 有效验证和提高恢复气候、植被演化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4.
由Seuss 博士创立的竞争性的生物生存模式在5亿4千万年前曾在这潮湿的世界里处处可见.很久以来生态学家就很想知道这些蠕虫、海藻、海绵、三叶虫、蜗牛以及大型动物是如何构成食物链的.  相似文献   
995.
周国兴 《大自然》2009,(6):10-13
早在1899~1902年间,旅居北京的德国医生哈贝尔喜欢在中药铺的龙骨堆里淘化石,他买到的一部分化石后来被送到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在施洛塞尔教授的鉴定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枚似人的牙齿化石,并于1903年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996.
王博  李建峰  方艳  张海春 《科学通报》2009,54(2):210-2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内蒙古中侏罗世道虎沟昆虫化石的保存情况, 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了部分压型化石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元素含量及分布. 研究发现道虎沟生物群中绝大部分昆虫压型化石成分是虫体原始成分的有机降解产物. 少部分化石表面富集有Fe元素, 这可能是在降解初期由生物聚合物吸收形成. 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发现则表明道虎沟部分昆虫化石在形成过程中也存在“化石封套”模式. 这些不同的保存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化石化过程, 表明当时的湖泊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997.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998.
问与答     
《大自然探索》2006,(6):78-78
问:谁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但它们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又是在哪一块土地上进化为人类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古人类学家所关注的。由于在非洲找到不少属于人类远古祖先的化石,为此不少人认为人类的起源地是非洲。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分析,40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人类遗骨,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已知最古老的具有现代人外表的人类化石。分析认为,这些化石来自现代人类的初期。研究人员确信,化石标本大约属于19.5万年前。此前,最古老的已知化石是约16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智人的头颅化石。根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莒南早白垩世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辉  刘明渭 《科学通报》2005,50(8):783-787
在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早白垩世大盛群田家楼组(巴列姆-阿普特期)发现保存在泥质粉砂岩层面上的5个连续的足迹. 经研究, 认为是一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命名为Shandongornipes(山东鸟足迹). 足迹中大型、四趾, 宽约5.8 cm, 全长(含拇指)8.7 cm. 趾迹纤细, 末端均有细长的爪迹. 拇指(Ⅰ趾)向后, 趾印清晰, 各趾趾垫通常为3个. Ⅱ~Ⅳ趾间角变化范围128°~142°. 趾间无蹼状构造. 足迹最显著的特征是: Ⅱ, Ⅲ, Ⅳ三趾中轴不对称, Ⅱ-Ⅲ趾间角较大(范围91°~118°), 以及足迹长(不含拇指)与宽近等. 该足迹是中国最早的鸟类足迹之一, 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惟一的新遗迹属. 它形成于河漫滩环境, 与大量兽脚类、鸟脚类恐龙足迹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