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0 毫秒
31.
茶疗是中医与茶文化结合的产物,茶疗是一种普遍现象,又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关于三峡茶疗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解说,普疗说、特疗说、种疗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反映了该地区茶疗文化的博大深厚。  相似文献   
32.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7,29(6):F0003-F0003
三峡大学地处湖北宜昌市,与湖北恩施、湘西、渝东南等地相接,周边民族文学军功章与重要意义。三峡大学文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成立宗旨在于加强大三峡地区民议长文学与区域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33.
三峡地区是中国山地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代史料中不乏对这些灾害的记载。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整理、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山地地质灾害情况,总结灾害规律,进而预测未来三峡地区可能发生的山地地质灾害。文章主要依据历代正史、方志、现代灾害史料汇编等资料,详细分析了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特点,发现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岩崩滑坡灾害较多,且集中在重庆城区及云阳至秭归一线,而从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夏季。  相似文献   
34.
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生命和地球环境演变过程的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Science杂志的网络版“科学快讯”于2005年2月24日发表了由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小组根据宜昌三峡地区的岩石样品测得的一组同位素年龄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数据,对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全球性冰期、海水化学成分异常变化、多细胞动物起源与演化过程等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各个大陆几乎同时于6.35亿年前结束,在5.8亿年前又发生一次小冰期,而后地球上才出现原始的动物.  相似文献   
35.
在洪荒而漫长的蒙昧时代,原始石器的制造是原始美术的起源与萌芽时期。在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雕《祈祷人物坐像》,距今约6千年左右,它代表着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雕塑水平,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原始艺术品。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人物雕塑品。  相似文献   
36.
三峡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和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奉行区域联盟、重点发展、发挥特色、精品名牌、国际化等战略,采取积极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三峡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发展经济林对长江三峡地区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林对长江三峡地区的重要意义ImportanceofDevelopmentottheNontimborProductForestintheThreeGorgesArea¥//武显维,丁朝华,康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长江...  相似文献   
38.
三峡民间美术色彩起源于人类的色彩本能。是三峡原始艺术色彩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三峡地区封闭的地班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人们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三峡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色彩本能,它不追求物体表面自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的环境色,光源色,也不追求“随类赋彩”,它具有内涵丰富的象征性,响亮强烈的装饰风格,奇特美妙的色彩语言,浓重与典雅并重发展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9.
曾杨 《大自然》2013,(4):22-23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古生代展厅里,陈列着一块高153厘米的圆锥形化石。别看它貌不惊人,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单体古无脊椎动物化石:4亿6千万年前的海中霸王——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1998年初秋,笔者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挺恩教授在湖北宜昌进行地质考察时,在当地农民协助  相似文献   
40.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