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475篇
  2022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Sr2CeO4具有新型独特的一维链状结构,它不仅可作为蓝色荧光材料,而且还是良好的基质材料。由于其性能优异,同时又适合稀土掺杂的基质材料,被人们誉为第二代长余辉发光材料,是发光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所以Sr2CeO4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评价发光材料性能优劣的一些指标,Sr2CeO4荧光体的结构、发光的原因机理以及影响发光的一些因素。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燃烧法、高温固相法、微波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并指出了各种合成方法优点和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此外还介绍了发光材料的表征手段,及稀土掺杂的Sr2CeO4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2.
对2003~2004年出版的《纺织学报》与《纺织中心期刊》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期刊的引文量、平均引文量、引文文种、引文时段等.通过揭示两种期刊在论文引文方面的异同,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纺织专业人员在利用和吸收科技信息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面对欧洲长期盛行的反犹思潮,乔伊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尤利西斯》中不但批判了存在于爱尔兰人心中的这种狭隘的种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思想,而且塑造了一位典型的犹太人形象--布卢姆,以此展现了自己开阔的视野与胸怀。  相似文献   
34.
中医药香飘海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吉 《科技潮》2007,(9):38-40
中医药学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后的战国时代,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目前,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势头强劲,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5.
朱白茹 《科技信息》2007,(7):199-200
文章论述中学图书馆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学图书馆在实际分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6.
文学语篇的解读,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过程。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境、互明、交际意图和关联原则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阐释从关联视角来解读文学语篇以及在语篇(包括书面和口语交际)分析中的作用,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或文学文体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7.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8.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39.
<中国文学的伦理精神>一书对象独特、角度新颖,方法稳健、纵横交错,资料丰富、笔力灵动,不失为一部结构严谨、闪烁灼见而晓畅精辟的好书.  相似文献   
40.
医学史著作在论说佛教医学对于日本的影响时,大多是顾名思义地从现代有关茶之保健作用的认识角度,评价镰仓时代(1192—1333年)僧人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的医学价值。另一方面,在诸多有关“茶文化”的著作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对于荣西及该书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说——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日本“茶道”的先驱。但实际上,该书的上卷是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将所有疾病的原因都解释为源于“心”,同时借助中国医学理论言说苦味对于“心”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佛教教义与世俗医学理论、脏器之“心”与精神之“心”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和治疗方法;下卷又从鬼魅作祟的角度解释一些疑难病症的原因,提倡使用具有“灵气”的桑作为治疗药物。上下两卷构成了一个包含外治(苦味)与内治(神灵)两面的完整宗教医学体系。其后逐渐形成的茶道,也同样不是着眼于茶的保健作用。“茶”在“茶道”中,仅仅是一个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