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5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提取银杏外种皮中黄酮类物质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获得银杏外种皮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从外种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结果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提取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时间30min,乙醇浓度70%(体积分数),固液配比8mL/g。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及毒杀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菜蛾(Plutella zylostella L.)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害虫,其抗药性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成为了国内外农药开发的主流.报道了从废弃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外种皮中分离到的银杏酚酸对小菜蛾的拒食和毒杀作用.实验采用皂化和酯化反应及柱层析方法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获得银杏酚酸,并对1~3龄小菜蛾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生测结果表明银杏酚酸对小菜蛾有较好的拒食和毒杀作用.当处理的质量浓度为6.25mg/L时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在24,48h后分别达到77.8%,94.7%以上.处理时间达到48h时,1~2龄幼虫的LC50为1.31mg/L,3龄幼虫的LC50为6.07mg/L.这表明了银杏外种皮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将为今后新型植物农药的开发和银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灯心草科(Juncaceae)、地杨梅属(Luzula)、灯心草届(Juncus)20个种及变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和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本科植物种子表面纹饰有3种不同的类型,即网纹型、条状突起型和纵条纹型.电镜下的种皮表面纹饰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槐种皮的发育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槐的胚珠具有内外两层珠被,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前期退化消失,不参与种皮的形成,种皮仅由外珠被发育而成。种脐具两层栅栏细胞,种脐中央有种脐沟。本文还对槐种皮结构与透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白果     
又名银杏、鸭脚子、灵眼。化学成分种子含有银杏毒素,还含有腰果酸、和6-十三烷基-2,4-二羟基苯甲酸,以及钾、磷、镁、钙等微量元素。种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氢化  相似文献   
6.
尽管许多豆科植物,包括鹰嘴豆的果实组织进行光合CO_2的同化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于在这些组织中CO_2固定的途径,特别是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EC4、1、1、31)的作用还不够清楚。我们己从鹰嘴豆(Cicer arictinum L)的荚果壳、种皮(果实组织)及其苞叶中测定到一些卡尔文循珠和C_4代谢的主要酶的活性,光照和黑暗中~(14)CO_2固定速率和光合CO_2固定的最初产物。对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EC4、1、1、39)和其它卡尔文循环的酶,即NAD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EC1、2、1、13),NA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EC1、2、1、12)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EC2、7、1、19)的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羧化酶以及其他C_4代谢的酶,也就是说,对NADP~+—苹果酸脱氢酶(EC_1、1、1、82)、NAD~+—苹果酸脱氢酶(EC1、1、1、37)NADP~+—苹果酸酶(EC1、1、1、40)、NAD~+—苹果酸酶(EC1、1、1、39)、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EC2、6、1、2)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EC2、6、1、2)的活性进行了比较。一般说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其他C_4代谢的酶,在荚果壳和种皮中的含量比在叶片中的含量为高。荚果壳和种皮在光照和黑暗中~(14)CO_2固定的速率高于叶子。说明在果实组织短期的~(140CO_2同化,象主要标记产物一样产生苹果酸,标记的3—磷酸甘油酸却较少,而在叶片中主要产物合成为3—磷酸甘油酸。显然,鹰嘴豆在果实组织中是利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再固定呼吸放出的CO_2。  相似文献   
7.
8.
攀枝花苏铁种子的种皮结构及木质部管状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攀枝花苏铁种子的种皮进行了解411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种子的种皮分为三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的明显特征为含有体积很大的粘液细胞;中种皮主要由石细胞组成;成熟种子和未成熟种子的内种皮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对外种皮和内种皮木质部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外种皮和内种皮的木质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内、...  相似文献   
9.
运用改进的切片方法研究了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短芒大麦草[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Link]颖果的内部形态与结构,并进行对比观察和结构显微测量,利用显微化学鉴定的方法对果皮细胞壁成分及种子内含物进行鉴定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在内部结构上无芒雀麦与其他3种牧草的分类地位距离较远,冰草种子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其他3种牧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的落叶松属8个种和9个不同种源的兴安落叶松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背面纹饰、腹面纹饰和种孔周围纹饰截然不同。该属内两个组的种皮纹饰存在明显差异。在红杉组内,太白落叶松、红杉和怒江落叶松背、腹和种子周围纹饰均存在不同。在落叶松组内,除了新疆落叶松外,其余种之间纹饰特征差异较小,特别是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之间差异更小。种皮纹饰特征在兴安落叶松种内基本上是稳定的,其中,背面纹饰变异幡度最小,腹面纹饰次之,种孔周纹饰变异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