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6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368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Two kinds of argon shroud protection devices with two different basic structures were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Industrial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protection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air entrapment during the casting of steel ingots w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rgon shroud protection device on the protection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An argon shroud protection device mounted to the nozzle holder on the bottom of the ladle does not provide a good protection effect because air can easily flow into the teeming system and cause reoxidation of molten steel during teeming. By contrast, an argon shroud protection device seated on the top of the central trumpet provides an excellent protection effect, where air has little chance of flowing into the teeming system during casting. The feasibilities of the argon shroud protection dev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2.
考察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松脂的酸性组分(左旋海松酸、枞酸、硬脂酸)、不皂化物和松节油的溶解性能,研究了采用溶剂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和松节油的加工新方法;分析沉淀分离条件对松脂树脂酸沉淀产率的影响,探讨沉淀分离法松脂加工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树脂酸沉淀的化学组成,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良性溶剂溶解松脂,与松脂酸性组分的非良性溶剂乙腈混合,可以沉淀分离松脂树脂酸;滤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可通过分馏方法分离回收、重复利用,而松节油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回收;在松脂、二氯甲烷和乙腈的质量比为1∶13∶2的条件下,松脂树脂酸的产率为71 %、酸值为183 mg/g、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2 %;该溶剂沉淀分离方法适用于马尾松松脂等松节油含量不高的松脂原料,无需特殊设备,操作工艺简单,不改变天然松脂树脂酸的化学组成,有利于天然松脂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3.
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4.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聚氯乙烯/磷酸银(PVC/Ag_3PO_4)复合微粒,经热处理使PVC脱除HCl得到PVC共轭衍生物/Ag_3PO_4(CDPVC/Ag_3PO_4)复合微粒,采用XRD,SEM,UV-vis DRS,PL和XPS等手段对CDPVC/Ag_3PO_4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反应,考察制备条件对CDPVC/Ag_3PO_4复合微粒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DPVC的复合有利于Ag_3PO_4微粒的分散,可以显著提高复合微粒的可见光吸收及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当PVC占Ag_3PO_4的质量分数为0.03%、热处理温度为130℃、热处理时间为2h时,复合微粒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5.
信道编码测试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信道编译码器的实际性能,建立了基于硬件的信道编码测试平台.给出了平台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斯白噪声设计方法.χ2和K-S检验结果表明,产生的样本服从高斯分布,且样本"尖锐"的自相关特性及近似常数的功率谱密度样本具有白噪声特性.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实现了此测试平台.经实例验证,建立的平台可用作信道编译码器和新型译码算法的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受白高斯噪声驱动的肿瘤细胞增长系统的定态性质。方法从理论和数值两方面对系统的定态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的定态概率密度随乘性噪声强度D的增长而减小,而加性噪声强度α对定态概率密度几乎没有影响。结论乘性噪声强度D的增长能够引起肿瘤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7.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探讨水硅比、HEC含量、溶剂量、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用量、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凝胶化过程,特别是材料干燥体积收缩的影响,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合成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优化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EC作为有机分散相已经均匀地分散到SiO2基相中,制备的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透明,无分相,并可能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118.
百色盆地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孤立台地和台间海槽碳酸盐岩.根据百色盆地周缘大量露头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及色质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分析了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针对地表烃源岩样品具有高热演化、低丰度的地化特征,在有机质丰度的热解损失和地表风化损失校正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计算烃源岩生烃强度.在综合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和生烃强度的基础上,认为百色盆地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低-中等级别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19.
以电性距离矢量Mt表征165种非离子性有机物(NOC)的分子结构.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122种NOC的生物富集因子(lg BCF)与32个Mt的数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为0.976.经逐步回归建立最佳四变量(M15,M17,M36,M91)模型,其R为0.960;并以Jackknife法检验,其LOO交互检验系数(q2)为0.915.这4个Mt参数揭示了影响NOC生物富集因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算能力与鲁棒性.以111个NOC为训练集的生物富集模型作用于11个NOC的检验集,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0.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消化液回用带来的氨氮累积问题,寻求关键控制参数,在序批式水解UASB两相厌氧消化体系中对有机垃圾中各种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结果建立了消化液回用时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找出了消化液回用中氨氮累积的关键控制参数———回流比;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当回流比为0.85时,系统内UASB出水氨氮浓度最终趋于一定值,约为1 900mg/L;此氨氮浓度并未对产甲烷反应器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提高了系统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为有效预防厌氧消化中氨抑制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