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692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草灌植被护坡群落中草本对灌木生长的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实生苗灌木在草灌混播群落中生长困难的问题,应用生态学实验方法,以灌木柠条为代表进行了草本-灌木混播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播种密度对灌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草本覆盖度形成速率与灌木生长速率之间的竞争;草本植物密度≤250株/m2时,灌木生长最好;草本植物对灌木高生长抑制作用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40 d左右,对灌木数目影响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60~75 d;草本植物对灌木竞争作用的表现是,初期导致灌木各项生长参数降低,后期导致灌木存活数目下降.  相似文献   
32.
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的先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采集苔藓植物样品,鉴别了主要苔藓种类,测定苔藓植物的持水性能,分析了苔藓、岩石接触面形成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区内苔藓植物共有11科26属65种,以藓类植物为主;自然状态下苔藓植物含水率为36 %~898 %;新鲜苔藓持水率为2123 %~5159 %;苔藓、岩石接触面的土壤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一级标准,各项养分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样地。苔藓植物对喀斯特石漠生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石漠化及其他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人工生态恢复中理想的物种选择。  相似文献   
33.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4.
邢台山地植被具暖温带森林植物群落的特点,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主要植被类型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显示:该区植被具明显的温带性质,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热带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种在该区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型分析显示:本区植被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5.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36.
长江口潮滩湿地植被光谱分析与遥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测长江口潮滩湿地主要植物的光谱特征,分析和提取了优势植被的光谱特征参数和波段.考虑到潮滩湿地植被在生长特点、季节和盖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采用了组合光谱特征波段的植被指数对长江口潮滩湿地植被进行分类检测,以期在现有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上提高分类精度,检测出潮滩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计算了实测夏季和秋季的 RVI,NDVI,SAVI和MSAVI四种植被指数,得出不同植被指数对潮滩湿地植被不同盖度和不同季节的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多光谱TM影像上,验证这几种植被指数在TM影像上的分类精度,结合实地考察,发现MSAVI应用到多光谱TM影像上对潮滩湿地植被的分类检测效果最好,但时相应选择夏季.  相似文献   
37.
淹水区生态型护坡设计及抗冻融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淹水区坡面进行护坡的必要性和传统护坡技法的缺陷,提出了应用生态型护坡技法——中日植生材料(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组合,进行设计、护坡.国家863专项“镇江水环境处理”中的生态堤采用生态型护坡技法进行设计,通过对该技法中组成材料的分析和生态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冻融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不仅能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还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谋求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而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华西雨屏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氮库及其有效性的影响,选取华西雨屏区7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橘树(Glycosmis cochinchinensi5)迹地、橘树林地、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地、玉米(Zeamays)地、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林地、柚子(Citrus mnxima)林地和桃树(Pmnnus persica)林地,于2010年7月分别采集土壤根层与根下层原状土样,分析其氮库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均表现出较大的氮库特征,但不同人工植被类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其他植被类型,玉米地根层和根下层土壤氮库均相对较小,而橘树、柚子和桃树林地根层土壤氮库相对较大,巨桉、香樟和桃树林地根下层土壤氮库相对较大。然而,玉米地具有较高的根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但巨桉林地具有较低的根下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这些结果为区域氮素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针对目前主流雷达传感器难以满足轻小型无人机载荷需要,且存在着数据获取成本高及算法模型复杂的问题,在自行研制的一种高度集成、轻量化且具有高可靠性的轻小型无人机雷达系统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植被高度信息反演新方法。该方法中使用二维滤波抑制直耦波能量,基于剩余图像熵的自适应主元分析去噪方法解决传统方法主元选择不稳定的问题,并基于互相关信息的后向投影算法进一步增强目标信号,最后应用Sobel算子提取植被高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得到的植被高度和验证数据的相关性达到0.92,均方根误差可达1.28 m。  相似文献   
40.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分别从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植被恢复总体思路、植被生态建设分区这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围绕“黄土高原尤其是厚层黄土塬区是否有可能恢复森林植被”这一焦点问题展开论述,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