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系统科学   152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3487篇
自然研究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1965-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持续性指标和强度指标中除降水强度(SDⅡ)外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中除R10 mm降水日数(R10 mm)外,其他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空间上,就持续性指标来看,连续无雨日数(CDD)增加趋势最大的位于区域Ⅲ,连续降水日数(CWD)和年降水总量(PRCPTOT)在区域Ⅱ的北部的增幅最大;强度指标中,1d最大降水量(RX1 day)和5d最大降水量(RX5 day)在区域Ⅱ的中部和北部增幅最大,SDⅡ增幅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工和区域Ⅱ的北部地区;绝对指标中,R10 mm、R20 mm降水日数(R20 mm)和R25 mm降水日数(R25 mm)的趋势变化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相对指标中,异常降水日数(R95p)和极端降水日数(R99p)增幅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区域Ⅱ.3)CDD与经度、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年降水总量(PRCPTOT)、R10 mm和R25 mm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2类极端降水指数的总贡献率达到80.73%,除CDD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PRCPTOT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5)Hurst指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CDD、SDⅡ、R10 mm、R20 mm和R25 mm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均呈反向变化特征,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呈同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82.
根据京津冀山地460个样地调查的结果,对该地区有刺灌木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刺灌木在约60%的样地出现,主要为荆条灌丛样地,在少数样地甚至成为灌木层优势种。有刺灌木共24种,主要来自鼠李科、蔷薇科和豆科。恒有度最高的3种有刺灌木(酸枣、小叶鼠李和红花锦鸡儿)主要分布于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较缓的阳坡和半阳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和干旱是限制常见有刺灌木(尤其是酸枣)生长的重要因子。受气候、地形和群落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刺灌木在京津冀山地不同生境条件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583.
模型预测控制因其解耦性和强鲁棒性得以在过程控制中广泛使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操作需要常常放开控制器对部分操作变量的控制,此部分操作变量则转化为前馈变量.变量之间的转换将使系统的结构在方系统、胖系统和瘦系统之间发生转换.对于瘦系统,操作变量的维数少于被控变量,其控制效果往往低于其他结构的系统.同时,原操作变量不被控制器控制后,转换为前馈变量,也会影响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可行域能直接反映系统控制效果.在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多步预测推导的基础上,将部分控制变量与前馈变量进行转换,用空间几何映射表示变量转换,并分析转换对系统可行域的影响.最后,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放开部分控制变量的情况,提出预判机制,以保证系统可控.  相似文献   
584.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缺陷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后关联规则存在不能有效组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属性差异的产品缺陷数据关联规则模糊分类方法,在建立模糊分类树的基础上,计算出关联规则间距离,并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的方法对挖掘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数据挖掘后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得出两种不同属性项目间的关联性,还可以求出缺陷关联规则间的距离,距离越近的关联规则被聚为一类,其相似性越大。  相似文献   
585.
为探讨浅附淹没射流的水力特性,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获得水垫塘精细流场,系统分析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纵面二维流速分布规律。通过研究获得了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沿流程流速衰减和垂直于主流断面流速分布的公式。结果表明,浅俯淹没射流沿入射角射入水垫塘,射流潜底的俯角大于入射角;淹没射流区沿程流速衰减率大于附壁射流区;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沿程各垂直于主流的断面流速分布具有相似性或自保持性。  相似文献   
586.
冷连轧机带钢单锥度辊边降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冷连轧机带钢边降板形控制问题,研究了单锥度工作辊的辊形构成、特点和控制策略,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单锥度、常规凸度和SmartCrown工作辊板形控制性能,并结合大型工业轧机调试实验分析了该板形控制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应用单锥度辊可以有效降低带钢边降,减小带钢总凸度.  相似文献   
587.
亚洲季风区平均雨季起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1990年平均的降水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内91个测站的相对降水指数.在定义相对降水指数大于147作为雨季开始的标志后发现,亚洲季风区中最早进入雨季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该地区在3月份进入雨季,即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著名的“桃花汛”.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桃花汛”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下,暖湿西南气流沿纵向岭谷向着低纬高原的爬坡抬升作用,结合来自青藏高原的偏北气流带下的冷平流沿纵向河谷的下楔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地区雨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588.
专利制度激励技术创新的宏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经济的加深与技术贸易的飞速发展 ,对专利制度的经济学理解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指出专利制度(核心为专利法 )宏观上是从地域、知识、结构三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进行激励的。  相似文献   
589.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对于山地景观,因为局部地形影响以及水热条件组合的不同,LUCC驱动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山地LUCC预测时需要按照驱动力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预测;2)4个亚区的演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今后的保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对不同亚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3)研究区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面积趋于增加,因此,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林地管护.  相似文献   
590.
宽带钢热连轧机自由规程轧制的板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无取向硅钢连续自由编排"批量同宽"的自由规程轧制要求,自主开发了ASR-C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技术.采用ANSYS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和工业应用试验发现,ASR-C工作辊无论是在带钢宽度变化时,还是在轧制单位完整服役期内,均具有稳定的凸度和磨损控制双重能力,同时ASR-C工作辊增强了辊缝横向刚度和弯辊力的调节效率.在武钢1 700 mm热连轧机进行了2.55 mm×1 280 mm宽幅无取向硅钢"批量同宽"轧制的ASR-C工作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凸度≤45μm的带钢比例由常规工作辊的41.8%提高到98.2%,凸度>53μm的带钢比例从33.9%下降到1.8%,ASR-C工作辊辊形自保持性达到88%.ASR-C技术取得显著稳定的凸度和磨损控制效果,实现了"批量同宽"的自由规程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