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教育与普及 | 12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501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同余、因式分解、比较素数的幂指数等初等方法证明不定方程(x+1)x-xy=1除(x,y)=(2,3)外无其它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22.
矩形钢管混凝土大跨度带悬挑桁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是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的结构形式。本文通过对2个大尺寸的大跨带悬挑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和矩形钢管桁架模型对比试验,考察了该桁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和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填充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桁架试件的刚度提高、变形减小,极限承载力也有所提高,填充混凝土可以有效防止受压钢管壁的局部屈曲,试件破坏受材料的强度控制;采用直接焊接节点连接的钢管桁架和钢管混凝土桁架中腹杆和弦杆在节点处的杆端弯距较大,其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不可忽略,在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3.
结合钢管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其特点,并对钢管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4.
提出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综合内力预应力度概念,即预应力筋的等效荷载产生的预压应力与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的比值.将预应力梁当作压弯构件,提出相应于该预应力度的截面设计方法,从而避开主、次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25.
本文编制了网架结构优化设计和极限分析的计算程序.并对网架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将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极限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网架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6.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考虑了截面翘曲变形影响,推导了空间闭口薄壁箱型梁的UL列式增量平衡方程,建立了薄壁箱型梁的非线性稳定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将架桥机的两个单个梁换算为等效闭口箱型梁,计算了架桥机钢桁架的侧倾稳定和弹塑性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27.
桁架结构优化设计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带有应力约束和位移约束的桁架的尺寸优化问题,将免疫克隆选择算法应用于结构的尺寸优化设计.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在基本克隆选择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精英策略,并给出合理的参数值.在桁架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中,采用惩罚函数法处理违反约束的情况.最后对几个经典的桁架进行了优化.数值结果表明,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好,可以应用于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8.
基于三榀厚度小于2 mm、屈服强度550 MPa的高强超薄壁冷弯型钢屋架模型结构的承载力试验,观测这类低层住宅建筑常用屋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得到其极限承载能力.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屋架结构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分析模型,进行屋架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得到与承载力试验结果相一致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屋架结构内力分析的合理计算模式,提出屋架构件的建议设计方法,并对屋架的屋脊节点板构造提出了合理的局部加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9.
为满足油田对于大型油罐环保高效除锈设备的需求,根据油罐具体结构和除锈技术,设计了一套工作于油罐内壁的智能喷砂除锈系统,系统包括罐内的旋转式桁架轨道、特殊机械手、运输小车、爬壁小车和罐外的喷砂回收装置,该系统提高了除锈作业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避免了除锈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了系统构件运动状态和关键部件承重轮的受力状况。通过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比较桁架轨道不同高度的位移轨迹,得到最大跟随位移为16 mm,系统能够满足除锈工作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