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4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1002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牛燕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0-33
文章对谐振电路的频率响应用零极点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其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用Multisim 7仿真,归纳出了谐振电路的主要指标与零极点的关系,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2.
推导了压电陶瓷等效刚度和驱动力的表达式.考虑胶层及预压弹簧的影响,将压电陶瓷简化为等效驱动力作用下的弹簧,设计了共振式压电驱动器.建立了共振式电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共振式压电驱动器原理性实验验证.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误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等效弹簧模型在低频范围内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压电陶瓷的动力学特性.共振式压电驱动器可以显著放大压电陶瓷的位移,克服压电陶瓷输出位移小的缺点,有较为广阔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弹性理论和达西定律,针对双洞缝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简化的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与逆变换的方法求得井底压力表达式,并对影响压力特征曲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原油粘度主要影响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早期直线段的长短;溶洞体积相对大小主要影响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中期下凹段的凹曲幅度;裂缝渗透率主要影响压力曲线的早期直线段斜率和压力导数曲线的截距大小。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湿式共振栅阻力特性,根据桩柱群绕流理论,建立了不同规格尺寸的共振栅的平均阻力系数的计算模型.在自制实验平台上对共振栅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用于分析不同类型共振栅阻力系数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有、无喷雾时共振栅的阻力系数的理论与实验数值均下降.当速度为4~7 m/s时,下降趋势不明显,基本趋于稳定;当速度大于7 m/s时,理论值高于实验值20%.该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5.
李壮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
本文介绍一种带宽为5~8MHz,调谐范围在350~510MHz的同轴腔带通滤波器。详细地介绍了腔间孔耦合理论。给出消除耦合环自感影响的方法及减弱电耦合的途径,並给出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高压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7475高强铝合金超塑变形中的空洞形核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洞主要形成在超塑变形过程中,而不是形核于形变热处理中。空洞形核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滑移在晶界不平整处受阻,产生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为解决高压开关电源高频化过程遇到的变压器分布参数对性能影响的问题 ,采用谐振变换器技术方案 ,通过调整回路参数 ,使变换器工作在谐振状态 ,减少了系统的损耗。建立了包含 Buck变换器、谐振变换器、高压变压器和倍压整流器的直流高压开关电源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 ,分析了谐振变换器工作过程 ,研究了主回路电气参数对谐振变换器的影响。仿真说明谐振变换器工作在感性状态开关损耗较小。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0.
冲切破坏理论在浅埋溶洞顶板的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冲切破坏理论在浅埋溶洞顶板的利用,对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公式进行完善和修正,使得在基础设计和地勘工作中对溶洞顶板的取舍和利用程度的判断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