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1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772篇
系统科学   897篇
丛书文集   440篇
教育与普及   1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现状及发展   93篇
综合类   15196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1312篇
  2006年   1173篇
  2005年   1050篇
  2004年   917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The structure-function paradigm claims that a specific function of a protein is determined by its unique and rigid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 Thus, following its biosynthesis on the ribosome, a protein must fold to be functional. This idea represents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modern biology. Numerous cases when, due to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because of genetic defects (mutations), a polypeptide chain has lost its capability to gain a proper functional 3D structure (i.e. became misfolded), seem to confirm this concept. Consequences of such misfolding are well known and represent lost of function, aggregation, development of conformational disorders and cell death. However, the recent revelation of countless examples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has cast doubt on the general validity of the structure-function paradigm and revealed an intriguing route of functional disorder. Thus, in a living cell, a polypeptide chain chooses between three potential fates – functional folding, potentially deadly misfolding and mysterious nonfolding. This choice is dictated by the peculiarities of amino acid sequence and/or by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outline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routes.Received 5 March 2003;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8 March 2003; accepted 31 March 2003  相似文献   
992.
在城市环境噪声适用区域划分中,确定某一区域是归属“一类混合区”还是“二类混合区”,目前的方法是:对实测数据和调查资料经过分析并结合国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来确定。其不足之处是,多个因素影响下的噪声区,当区域中的某些因素参数从属“一混”的程度大,而另外一些因素参数从属“二混”的程度大,适用区域的外延不分明时,确定其归属那一类混合区,靠主观判定,常有偏差。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应用于区划,给出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的评判方法。特区划从主观判断纳入定量计算的容观判别的轨道,使区划更科学。结合郑州市2—2#区的数据进行评判,结果十分客观。  相似文献   
993.
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来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为此,学生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拨好"服务"这根弦。当前"服务育人"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度育人、行为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具体的措施,以供学生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道德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出发,从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古代“德治”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入手,积极探求实现“以德治国”的道德途径,即实行德政与德教,以期对“以德治国”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95.
社会运行论所阐述的“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思想 ,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概括和总结 ,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开发 ,也是对外国社会学两大传统———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和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借鉴和吸取。十多年来这一理论的扩展和运用 ,及其产生的现实影响说明 :社会运行论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996.
根据中国西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西部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已严重的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詹跃东  刘红玲  骆瑛 《系统仿真学报》2000,12(3):245-247,251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极小值原理和参数优化理论 ,叙述了具有常数时滞的多变量时变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 ,基于该算法 ,提出了这类系统的数模混合仿真方法和实践方法。混合结果表明 :提出的算法是收敛的 ,且收敛速度优于全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用Internet传送汉字与图形E-mail时的"乱码"问题.介绍了汉字与图形电子邮件的解读、编写、存储及传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对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及方式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00.
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内容、目的以及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城市环境的设计对人的行为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