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8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系统科学   164篇
丛书文集   179篇
教育与普及   1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86篇
综合类   7243篇
自然研究   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大气环境内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要求,得出前缘、下表面和上表面的热防护结构应分别采用碳/碳(C/C)防热材料、刚性陶瓷防热瓦材料和柔性隔热毡材料。基于Abaqus 分析软件建立以机身为主的热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典型气动加热载荷情况下的温度场分布和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温度分布得到机身前缘的峰值温度达1637℃,上下表面峰值温度分别为635、805℃,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热防护结构形式的有效性。通过温度与时间曲线得出飞行500 s 左右时,飞行器前缘及上下表面温度急剧增加、温度梯度大,500~1500 s 期间持续高温,在1500 s 后温度迅速降低。同时建立了C/C、陶瓷瓦及柔性隔热毡3 种典型耐高温材料的传热模型,对其防热结构的防热效率进行评估,得到其最佳的防热材料厚度为57.6、52.9、53.3 mm,可为防热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约1 万年前开始被驯化。由于水稻与其祖先野生种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水稻的起源和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水稻起源和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基因组学方面的证据, 认为水稻2 个亚种独立起源于野生祖先种内很早就分化的不同类群, 但一些驯化基因--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 可能首先在一个亚种中被驯化, 然后通过基因渐渗, 扩散到另一个亚种中。因此, 水稻驯化的关键是研究驯化基因的起源和扩散方式。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相应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 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及其祖先进行大规模分析, 已成为揭示水稻起源与驯化之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74.
为探讨喀斯特灌木丛优势树种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稀疏灌草丛、草灌丛、灌丛3种植被类型下的常绿树种烟管荚蒾为具体研究对象,分别在4月(生长初期)、7月(生长旺盛期)、9月(生长晚期)和12月(生长停滞期)对其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和N、P、K、Ca、Mg、Fe、Mn、Cu、Zn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在不同群落间和不同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群落间的变化趋势为灌丛稀疏灌草丛草灌丛,坡位间的变化趋势为中坡下坡上坡,变化范围为-3.28‰~-0.59‰,平均值为-2.22‰;烟管荚蒾叶片δ~(15)N值在不同群落中均表现出9月最负而12月最正的特征,变化趋势均为9月7月12月,但仅在草灌丛群落中的7月与12月间和9月与12月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群落中各月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生长期内不同群落间、不同坡位间的差异也不显著;研究区植被类型、坡位和季节对烟管荚蒾叶片δ~(15)N的交互影响均不显著,说明烟管荚蒾对生境恶劣的喀斯特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与Fe、Mn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受N、P、K、Fe、Mn、Cu、Zn元素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说明其叶片δ~(15)N值的变化主要受自身氮生理代谢过程的控制;研究区9月温暖湿润和12月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可能是导致烟管荚蒾叶片δ~(15)N在9月最负和12月最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5.
近年来发现,植物在受到伤害后,它们邻近的健康植物能够感受到威胁,从而积极地表达抗性基因和产生防御物质,这种现象中,受害植物叫"演讲者",接受信息的植物叫"听众".着重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发现、存在的证据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交流的机理.  相似文献   
976.
卢宝荣 《科学通报》2014,59(6):479-492
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生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状况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野生近缘种群体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已经濒危甚至灭绝.然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影响是栽培作物与野生近缘种的天然杂交和基因渐渗及其所带来的遗传和进化效应.作物的杂交-渐渗可以改变野生近缘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完整性,导致已保护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杂交-渐渗对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保护能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如何制定合理的策略来降低栽培作物基因渐渗对野生近缘种保护带所来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977.
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模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激光雷达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能够在多重时空尺度上获取森林生态系统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植被结构参数.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精确、高效监测和模拟在认识这些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应用简史作一介绍,通过分析其在数字地形产品生成、森林生态参数提取反演应用中的主流算法和优势,继而阐明其推广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未来激光雷达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可能的研究热点.本文认为,构建集太空、天空、地面多源传感器于一体的数字生态系统是未来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在数字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搭建可靠的数据支撑体系,最终有助于决策部门调控、优化人与环境关系,实现二者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78.
以pCHF3,pCAMBIA1301,pCAMBIA3300和pCAMBIA3301载体为骨架, 构建CaMV 35S和rd29A启动子驱动多克隆位点(MCS: SacⅠ, KpnⅠ, SmaⅠ, BamHⅠ, XbaⅠ, SalⅠ, PstⅠ)的通用型重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得到两种启动子驱动下MCS与eGFP[KG*8]融合的应用型亚细胞定位双元表达载体, 并建立了对大量候选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和功能验证的通用型表达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979.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侨大学泉州校区药用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校园自然分区,编制华侨大学泉州校区校园内药用植物名录和图册,并从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生长习性、生态稳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校园内共有药用植物315种,隶属101科,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有85种.  相似文献   
980.
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工厂作为技术高度密集、资源高效利用的省力型生产方式,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得到快速发展。分析了植物工厂快速发展的背景,阐述了发展植物工厂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植物工厂的发展现状及人工光源、节能环控、蔬菜品质调控、基于网络的智能化管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植物工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