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渗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用于有机废水降解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渗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的可行性,采用循环电解的方法,对含苯酚的废水进行了电化学氧化实验,同时与活性涂层钛阳极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考察了阴极的可替代性,最后用两种电极对含苯胺的工业废水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电极不仅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指标,而且可以用于电化学废水处理;同时,用钛电极代替金刚石作阴极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2.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负载在不同载体上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一般表现出比过渡金属催化剂更好的POM反应性能,活性金属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度可以影响其催化性能,但金属的电子组态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适中的未成对d电子对POM反应是有益的.在各种载体材料中,SiO2等低酸性且无明显氧化还原性能的材料是制备POM反应催化剂的良好载体,在所研究的各种催化剂中,SiO2负载的Rh催化剂具有最佳的POM反应性能.反应条件可以明显地影响POM反应的性能,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甲烷转化率和CO选择性,原料气中过高的VCH4/Vo2不利于POM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3.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钒磷氧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相中还原五价钒制得钒磷氧催化荆前驱体,然后用漫渍法引入具有与V^4 离子半径相近的Fe、Co、Cu元素,并完成了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的固定床活性评价试验,探讨了助荆对催化荆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活性相结构对顺酐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助荆可提高催化荆活性和顺酐收率。复合组分的催化性能优于单一组分,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提高顺酐收率的前提,活性相(VO)2RO7(O20)晶面适宜失序对提高顺酐收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印染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处理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印染废水的综合分析,指出印染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处理的影响因素,以及现有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并对光催化处理印染废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实际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硝基苯为目标反应物,对臭氧/分子筛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单独的臭氧化相比,臭氧/分子筛氧化工艺可以提高水中硝基苯的降解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分子筛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越来越大;此外还考察了微波对臭氧/分子筛体系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具有明显协同臭氧/分子筛体系催化降解硝基苯的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86.
以CeO2作为改性添加剂、γ-Al2O3为载体、CuO为活性成分,用分层浸渍的方法制备出负载型CuO—Ceo2/γ-Al2O3湿式氧化催化剂;采用TG—DTA、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Ce的掺杂对载体及活性成分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在湿武氧化反应过程中,Ce的掺杂有效抑制了γ-Al2O3向α-Al2O3转变的高温相交,以及活性成分Cu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形成CuAl2O4昀过程。通过对苯酚的湿式氧化降解实验,获知CeO2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其中6%CuO-6%CeO2/1—100%Al2O3的质量组分比对苯酚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30min,苯酚溶液COD的去除率为91.31%。  相似文献   
87.
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金相显微镜对铝合金直接氧化渗入SiC预制体形成的SiC/Al2 O3/Al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 ,发现该材料由α Al2 O3、SiC、Al4 O4 C、Al和Si五相组成 .α Al2 O3为骨架相 ,三维连通 ,其晶界纯净 ,Al、Si以包裹相形式出现在α Al2 O3晶粒中 ;SiC相也是主要相 ,呈孤岛状 ;Al4 O4 C相的出现 ,说明在该材料的生长过程中 ,SiC颗粒与Al和O2 发生了反应 .  相似文献   
88.
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通过浸渍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为10.0%(质量分数)的CuO/OMS-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BET)、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S-OMS-2为纳米棒状形貌、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而回流法和水热法的OMS-2为针状或纤维状形貌、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小.OMS-2制备方法对其负载Cu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影响较大,CuO/S-OMS-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CuO/S-OMS-2中较大的比面积、较多的晶格缺陷以及高分散的CuO提供了更多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Cu-O-Mn界面.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极低浓度甲烷的高温氧化特性,通过CHEMKIN模拟软件对甲烷浓度为0.5%、1%、2%、3%、4%的5种极低浓度甲烷气体高温氧化反应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高温氧化后压力、温度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极低浓度甲烷高温氧化过程中,甲烷的体积分数急剧下降;生成的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先急剧上升,然后迅速降低至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温度及压力均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且甲烷混合气体高温氧化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温度及压力最终值与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最大值均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0.
Microarc oxidation(MAO)electrolysis plasma deposition was used to prepare Al_2O_3coatings on Ti-45Al-8.5 Nb alloys to improve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ies before and afte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d the phas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es(EPMA),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_2O_3coatings with a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8μm can be obtained on the Ti-45Al-8.5 Nb alloys by MAO for 600 s.The samples with the Al_2O_3coatings exhibited bette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A minimal weight gain of only 0.396 g/m~2after 100 h oxidation at 900°C was observed for the coatings formed with a deposition voltage of 400 V and using a duty cycle of 3%.The de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Al_2O_3coatings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O parameters are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