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0篇 |
免费 | 295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66篇 |
丛书文集 | 378篇 |
教育与普及 | 4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121篇 |
综合类 | 8497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460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394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521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499篇 |
2003年 | 445篇 |
2002年 | 396篇 |
2001年 | 418篇 |
2000年 | 411篇 |
1999年 | 328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52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合成气合成甲醇、二甲醚的动力学研究韩刚周钰明(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在研究催化的同时,进行催化反应动力学的考察将为催化剂的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实验参数,对合成气常压或加氢下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研究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63.
本文叙述了三氯化磷与苯酚在室温条件下,以特效碱为催化剂合成亚磷酸三苯酯的新方法,其产率达85%以上,回收的溶剂可以反复应用。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4.
本文叙述文题化合物(Ⅱ)的合成方法改进。2-甲氧基苯甲酸经氯磺化反应生成2-甲氧基-5-氯磺酰基苯甲酸(Ⅲ),Ⅲ用亚硫酸钠在碳酸氢钠存在下进行还原反应,得2-甲氧基-5-亚磺酸苯甲酸二钠盐(Ⅳ),Ⅳ直接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酸析而得产物Ⅱ,收率以Ⅲ计约70%。 相似文献
65.
目前,由CO、CO_2和H_3合成甲醇反应的模式尚未能得出一致的观点。分歧主要在于合成过程中CO_2的作用。至七十年代中期,看法较为一致的模式为近年来,苏联学者采用动力学实验法和同位索示踪原子法对苏产CHM-1铜基催化剂进行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模式因而,为阐明甲醇合成反应模式,就必须阐明究竟甲醇是由CO、还是由CO_2 直接生成的。这不仅对于甲醇合成过程的优化,而且也对含CO_2工业废气的综合利用都是有意义的。本文在对国产C_(301)(Cu,ZnO和Al_2O_3组成)铜基催化剂进行动力学考察的基础上,研究CO_2在合成甲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压力5MP3,温度218—260℃,接触时间0.16—3.5秒,分别对仅含CO_2或CO和含CO、CO_2三种起始反应混合物气体进行了合成甲醇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反应是一复杂的过程。对于含CO_2、H_2、Ar的混合物,由CO_2可以直接合成甲醇, 对含CO、H_2和Ar的混合物,甲醇由CO直接合成;而对既含CO_2又含CO 的混合物,甲醇同时由CO和CO_2合成。 相似文献
66.
以液体聚丁二烯及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 ,在加热的条件下合成液体聚丁二烯顺酐化合物。再加入稀释剂、引发剂、颜料、助剂及促进剂等合成聚丁二烯涂料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3,4-二甲基-2-甲酸乙酯吡咯的合成研究,提出在氩气保护下,以氧代烯醇钠盐与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取代2-甲酸乙酯吡咯的方法,提出了3,4-二甲基-2-甲酸乙酯吡咯的合成产率,并用此方法合成了系列取代2-甲酸乙酯吡咯。 相似文献
68.
KBrO3是一种优良的纯化芳环溴化剂,在硫酸的催化下温和地转化成HOBr。采用KBrO3作为溴化剂,以溴化苯乙酮为原料合成间溴苯乙酮,并采用正交实验对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温和的反应条件。间溴苯乙酮的收率高达80.5%。 相似文献
69.
70.
以香叶醇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8-溴-3,7-二甲基-(2E,6E)-辛二烯基苯硫醚(7),(7)与(?)牛儿醛在Cr(Ⅱ)作用下立体选择地得到苏式-7-羟基-3,9,13-三甲基-6-异丙烯基-(2E,8E,12)-十四碳三烯苯硫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