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8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27篇 |
综合类 | 825篇 |
自然研究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曾月迪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5):611-615
文中引入强左(m,n)-凝聚环R(如果左R-模Rm的每个n-生成子模是(m,n)-表现),证明了在强(m,n)-凝聚环上,(P(m,n),I(m,n))和(F(m,n),C(m,n))是遗传余挠理论;每个左R-模是(m,n)-投射当且仅当每个(m,n)-内射左R-模是(m,n)-投射当且仅当每个(m,n)-内射左R-模存在有唯一映射性质的P(m,n)-覆盖。 相似文献
52.
首先介绍IEEE802.11n帧聚合机制的原理,随后分析帧聚合机制对视频传输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帧聚合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增加视频用户接入的数量.同时,提出一种自适应帧聚合机制,可根据信道状况通过动态改变聚合帧中子帧帧长以及重传次数来改善视频传输的性能,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设A,B是环,U是(B,A)-双模,n,d为非负整数,■是形式三角矩阵环,首先,证明了■是n-表现左T-模当且仅当M1是n-表现左A-模,Coker φM是n-表现左B-模且φM:U?AM1→M2是单同态。其次,证明了当■是(n,d)-内射左T-模时,M1是(n,d)-内射左A-模,M2是(n,d)-内射左B-模。 相似文献
54.
55.
C4烃在甲乙酮溶剂体系中的相对挥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静态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正丁烷,丁烯-1,顺丁烯-2与甲乙酮溶剂体系的压力-组成数据,并与纯C4烃的饱和蒸汽压曲线比较,可以看出,甲乙酮溶剂改变了正丁烷与丁烯之间的相对挥发度,确定了萃取精馏分离丁烯与丁烷的关键组分为正丁烷与丁烯-1,其相对挥发度为1.1-1.2。 相似文献
56.
57.
为了分析锚杆倾角、布设位置和布设形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双弹簧cable单元建立锚杆系统,计算边坡安全系数以及锚杆的力学响应。表明:(1)锚固边坡存在最优锚固角,其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锚杆倾角超过最优锚固角后,边坡的安全系数与锚杆倾角符合线性关系;锚杆轴力沿杆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杆体中间;(2)随着锚杆布设位置的下移,边坡安全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锚杆布设在坡面中下部时得到的安全系数最大;(3)下排锚杆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长短相间锚杆破坏了原始滑动面的连续性,改变滑动面形状和位置,引起不同的加固效应。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控制聚能装药爆炸危害效应,降低爆炸噪声,拓展聚能装药的应用空间,在参照膛口消声器和工业用消声器的基础上,为聚能装药设计了3种消声装置。对不同结构不同参数消声装置进行试验。试验表明,结构外径80 mm的小孔扩散消声装置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聚能射流可穿透40 mm厚均质45#钢靶板,在30 m距离上测到的噪声降到了60 dB,可在工业安全应用中,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9.
通过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的氯仿溶液,从HC1O4是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采取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 为1gK12=1.67,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为β12=1.71。同时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H12=16.81KJ/mol,△S12=88.0J/(mol.K),△G1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