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04篇 |
免费 | 707篇 |
国内免费 | 9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41篇 |
丛书文集 | 873篇 |
教育与普及 | 52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90篇 |
现状及发展 | 79篇 |
综合类 | 170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67篇 |
2023年 | 287篇 |
2022年 | 326篇 |
2021年 | 432篇 |
2020年 | 433篇 |
2019年 | 296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259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467篇 |
2014年 | 902篇 |
2013年 | 852篇 |
2012年 | 918篇 |
2011年 | 1016篇 |
2010年 | 1051篇 |
2009年 | 1115篇 |
2008年 | 1083篇 |
2007年 | 1024篇 |
2006年 | 863篇 |
2005年 | 748篇 |
2004年 | 685篇 |
2003年 | 672篇 |
2002年 | 640篇 |
2001年 | 655篇 |
2000年 | 533篇 |
1999年 | 419篇 |
1998年 | 396篇 |
1997年 | 370篇 |
1996年 | 330篇 |
1995年 | 324篇 |
1994年 | 296篇 |
1993年 | 227篇 |
1992年 | 191篇 |
1991年 | 194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64篇 |
1988年 | 111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40年 | 1篇 |
1933年 | 1篇 |
1927年 | 2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蒋声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43-48
利用Cartan引进的任意维方向上的曲率的概念,证明了拟常曲率空间和拟爱因斯坦空间的高维曲率特征。并得出常曲率空间和爱因斯坦空间的相应特征,因而对Fedishenko和Chernyshenko的猜想作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953.
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的C/Al、C/Si复合材料可作为镀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C_(0.7)Al_(0.3)和C_(0.8)Si_(0.2)(原子比)分别可以放出406mAh/g、和1039mAh/g的容量,远超过了原料碳的容量284mAh/g.经10次充放电循环、C_(0.7),Al_(0.3)放电容量衰退至251mAh/g.经20次充放电循环后C_(0.8)Si_(0.2)放电容量仍保持为749mAh/g.容量衰退主要是复合材料中包嵌入Al和Si部分容量衰退较快所致. 相似文献
954.
955.
在用演化算法解高维函数优化问题时,一般采用传统的二进制整体编码策略。本将函数的自变量独立分组,分别进行编码和演化操作,以突破传统二进制整体编码策略的束缚,将这种分组编码策略称为独立编码策略,同时,讨论了独立编码串行实现的灵活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变量分组的并行演化计算模型,大量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问题求解的精确度和求解速度方面,独立编码策略都优于传统的二进制整体编码策略。 相似文献
956.
余建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在[1]中陈省身证出:如果M是Sn+1中闭的可定向极小超曲面。则若M的高斯象位于Sn+1的开半球内,那末M必是全测地。在[2]中李安民对n=2的情形给予了改进。本文进一步改进了[2]中的结果,并对S4中的二维极小子流形,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7.
程福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
用Melnikov函数方法分析了自治扰动系统的奇异轨道在扰动后的稳定流形与不稳定流形的相对位置,给出了系统分支出极限环的条件。描述了自治系统在周期扰动下的紊动性态和次谐轨道。 相似文献
958.
定义了m级次加泛函与(广义)m级次泛函数的概念,得出了这类泛函数的一致有界原理,从而推广了拟加泛函数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59.
冯俊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3(2):151-154
从正紧空间与次正紧空间的角度讨论了亚紧空间与次亚紧空间,得到了亚紧空间与次亚紧空间的两个表示定理;推广了Junnila的一个定理,得到了次亚紧空间的一个刻划。 相似文献
960.
孙崇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19(3):37-42
论述了半导体器件工作在二次击穿区域内的特性,研究和总结了可见效应及电效应,这些效应与器件结构及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电场及载流子分布有关,证明在具有中等和高电阻率的厚集电极情况下,可见损坏面积大,而电变化及损坏较之薄集电极外延层的情况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