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4篇 |
免费 | 1593篇 |
国内免费 | 28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53篇 |
丛书文集 | 177篇 |
教育与普及 | 2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9篇 |
现状及发展 | 30篇 |
综合类 | 8382篇 |
自然研究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205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241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324篇 |
2014年 | 502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544篇 |
2011年 | 539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60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303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189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比较了入侵种斑地锦和土著种地锦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斑地锦的有性繁殖效力显著高于地锦,其果穗数和果穗长明显大于地锦,而营养生长效力显著低于地锦,其叶面积则明显小于地锦,说明斑地锦较多地投资于繁殖生长,而地锦较多地投资于营养生长.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明显降低了入侵种斑地锦和土著种地锦的平均每株果穗数、果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且地锦的种间竞争能力(相对邻里效应指数)显著大于入侵种斑地锦,表明入侵植物斑地锦目前不能对广泛分布的地锦发生竞争取代. 相似文献
42.
为系统梳理西湖凹陷Y区块断裂活动时空差异及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按构造特征进行区带划分,采取平衡剖面法、断层活动速率法等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究断裂体系差异演化特征,进而剖析断裂与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指明油气优势富集区。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西斜坡新生代断裂体系具有深浅分层、南北分区差异,Y区块广泛发育四组方向的伸展断裂,深部大而少、浅部小而密,北部K构造以断阶分界断裂为主,构造样式单一,南部W构造样式较复杂,表现为断槽、低凸分界断裂相间;断裂演化经历断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反转期,其中断陷期断裂活动最强烈,活动速率最大可达38.7 m/Ma,整体表现为早强晚弱、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Y区块大规模发育宝石组、平湖组下段优质烃源岩,在短距离汇聚脊和NNE向长期活动断裂联合输导作用下,在多类断层相关圈闭中聚集成藏。在此基础上,认为优势汇聚脊与NEE向断裂带结合部位,兼具早期强活动和晚期侧向封堵的断鼻及断层-岩性圈闭为优势富集区,W构造东侧低凸起、近洼带是最有利建产区。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引种美国红枫(Acer rubrum)在两种紫色土区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美国红枫在重庆地区的发展和适地适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在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区(NS1)和石灰性紫色土区(AS2)的引种美国红枫‘马莫’(A.rubrum×freemanii‘Marmo’)和‘金叶美国槭’(文中为‘金叶槭’A.rubrum‘Aurea’)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旺盛的夏季,对美国红枫在两种紫色土区生长、叶色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1)‘马莫’的净株高、冠幅、叶面积与土壤碱解氮(AN)、速效钾(AK)和有机质(SOM)含量、碳氮比(C/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区‘马莫’株高较引种初期分别增加3.44、1.18 m,地径分别增加5.14、2.22 cm,引种前后叶面积、比叶面积差异显著(P<0.05);‘金叶槭’净株高、净地径、比叶面积无显著性差异。(2)中性紫色土区‘马莫’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T)、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色彩亮度(L*)、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能捕获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叶片羧化速率(α)和光呼吸速率(Rp)显著高于石灰性紫色土区(P<0.05);与石灰性紫色土区相比,中性紫色土区‘金叶槭’Pn, max和胞间CO2浓度(CSP)显著增加、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显著降低(P<0.05),而两种紫色土‘金叶槭’Chla、ChlT含量及Chl a/b、L*、a*、b*、Fv/Fm、ETR、Y(Ⅱ)、qP、LSP、AQY、暗呼吸速率(Rd)、CCP和Rp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马莫’在中性紫色土区通过增加光能捕获面积提高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质的消耗,从而增强光合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而在石灰性紫色土区的表现较差,说明该品种对碱性紫色土壤的适应性一般;两种紫色土区‘金叶槭’的光合特性和生长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4.
在保证飞机机翼前缘质量特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种泡沫铝局部填充机翼前缘的优化结构来提高机翼前缘的抗鸟撞性能。通过LS-DYNA软件分别开展机翼前缘未填充和局部填充泡沫铝材料抗鸟撞分析,研究两者撞击响应、前墙响应和吸能特性的差异性,并基于D80气炮开展鸟撞铝板试验来验证鸟体本构参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少蒙皮厚度并局部填充泡沫铝的方式能够在优化机翼前缘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机翼前缘的抗冲击强度;机翼前缘局部填充泡沫铝之后前墙面板中心点位移以及等效应力得到有效降低,填充机翼前缘结构比空机翼前缘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抵御鸟体撞击;在蒙皮和泡沫铝的共同作用下,局部填充泡沫铝的机翼前缘能够比空机翼前缘在相同撞击工况下吸收更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45.
小蜻蜓尺蛾[Cystidia couaggaria(Guenée)]是红叶石楠的一种重要害虫。2018-2020年,对明溪、福州等地红叶石楠林开展调查,对小蜻蜓尺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同时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明溪、福州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3 d后开始产卵。利用1.0×108孢子·mL-1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9 d,幼虫死亡率为78.3%~84.0%,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民航专业文本中的术语是翻译的难点,不规范的翻译往往会导致民航术语译名的混乱.民航术语中频繁出现缩略词、次科技词和合成词,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术语的特征和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民航文本专业性强,术语涉及的领域广,译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运用灵活的汉译策略,才能把握住术语的真实含义,做出专业、准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47.
甩油盘是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常用的燃油喷射装置,为后续甩油盘结构改进和燃烧室性能测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该文开发了甩油盘雾化实验台,由供水系统、旋转系统、通风系统、测试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对供水压力、供水流量以及旋转系统振动值等关键运行参数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实验台可以获得可靠的高精度实验数据。基于相位Doppler粒子分析仪(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PDPA)测试了某型甩油盘粒径数统计,以及Sauter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型甩油盘粒径符合正态分布;SMD随着甩油盘转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2 000 r/min后基本维持在41 μm。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结论相一致,进一步表明了该试验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
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致应力与变形问题,是影响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针对在相互热干扰情况下能量桩群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力响应特性的实测数据仍相对较少。该文依托1×3能量桩排桩基础,开展3.0 kW加热工况下热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实测中间桩和边桩的温度、应变与应力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中间桩与边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异同点,并与能量桩单桩试验响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1×3排桩中能量桩换热效率、热致位移、热致侧摩阻力以及中性点位置等热力响应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1×3能量桩排桩的换热效率约为93%;热致侧摩阻力的中性点出现在桩体约0.4倍桩长位置;中间桩和边桩最终分别产生0.5‰倍桩径(0.28 mm)和0.3‰倍桩径(0.18 mm)的桩顶位移。 相似文献
49.
50.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