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海子是当代新诗史上气质独特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其短暂的诗歌生涯中,他以审美现代性批判为核心,具体而微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景,以及个体心灵痛苦的生存感受,并在自己的诗歌中,如此高明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通过爱的给予,他找到了一条亲近神性的道路,最终将一种高贵的诗歌精神带向存在的现场。  相似文献   
72.
以台湾学者杨国枢等编制的多元个人现代性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为工具,对来自湛江城乡的300位初二、高二和大二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个人的现代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及受教育水平间的差异。就城乡差异而言,乡村比城镇青少年较为传统,而城镇比乡村青少年较为现代;就性别差异而言,男性较女性更为传统,而女性较男性更为现代;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性降低而现代性增强。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与现代性”若干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4.
作家张炜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世俗观念的威逼中陷入危机,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品格;他们之所以不被理解而成为"孤独者",源于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差异。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进行着反思,旨在通过强调"审美现代性"来完善人们对于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5.
论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现代性融合与价值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阴阳哲学观、适形造型法、象征造型法等与现代作品进行有机融合,能实现传统民间资源的价值再利用,从而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6.
寻根文学作为80年代中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实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寻根文学在启蒙问题上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错位以及寻根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本身的模糊性与暧昧性仍是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对寻根文学的重新思考将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幸福》,从叙述视角、象征及印象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揭示作者小说创作艺术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8.
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对林纾进行了大肆的贬损,后来林纾发表小说对新文化派给予回击。林纾的双重角色导致了他在新旧之争中的认同危机:小说翻译和创作显示了与主流知识分子文化身份上的“重合”,但他的观点一开始就与新文化派相背离,而新文化派又拒绝从文化身份上认同他。认同危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清末民初多数知识分子的双重文化身份:既是传统士人又是现代文人;二是知识分子的双重文化心态:面对西方文明的调和或激进态度。民初的新旧之争是关于文化话语霸权的论争,“新”和“旧”的问题导向的是“现代”与“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80.
<砂女>是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作者以极富有现实感而又充满怪诞气息的寓言手法反映了现代人所处的一种孤独的困境与现代人的生存困惑,对人的存在空间、人的存在价值这一系列现代性文学的主题进行了深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