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父亲和她们》以家族史的形式,追忆了马文昌坎坷曲折的一生以及他与肖芝兰、林春如、刘英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小说人物的身份充满了隐喻,整体写实中不乏象征,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现代、革命文化在现当代中国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32.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3.
"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历史语境的误置、评价标准的错位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学衡派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长期与封建复古主义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4.
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研究探讨,应将其置于现代性视域下,考察其受到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情况,分析其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建设成效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5.
海德格尔和福柯对于现代技术问题的思考属于某种反思的现代性立场:无论前者对机械技术的本质的追问,还是后者对自我技术的谱系学分析,都没有简单地否定现代技术,而是揭示了现代技术的解蔽和遮蔽双重性。这样的立场告诉我们:面对现代技术的极度张扬,哲学应该坚持一种保守主义姿态,应该在更新的意义上恢复经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6.
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试论柏杨杂文的思想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杨在内地的影响一直与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联系在一起,成为反传统思想中最敏锐的观点和论据,也被这股思潮所符号化.但柏杨的文化批判并不具有我们惯常理解的明确的和强烈的政治意向,而更重要的在于国民性揭示,在于他立足于民间的立场,进行世俗的现代性建构.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从他最经常讨论的主题(例如国民性批判、道德风习、平等正义),可以看出他的杂文的批判精神紧紧地贴近世俗社会.  相似文献   
37.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作为20世纪的元话语,对其界定是从不同层面进行的。就是说,没有囊括一切的现代性,只有诸种不同层面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与现代性存在"多元一体"的三重关系:现代性孕生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现代性是被把握在美学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反映的是美学主潮问题,它体现了历史主义、人文主义、审美主义三大理念的综合。  相似文献   
38.
对现代性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上的社会学理论形态———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学、民主社会与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现代性遭遇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进行了分析 ,对社会学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所包含的蕴意在于 ,“现代”是个人和社会经历巨大裂峡的时代 ,也是个人和社会的共生互构的时代。当代社会学应当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39.
真正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大量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出版 ,不仅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 ,而且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眼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总的说来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努力 ,仍未摆脱建构现代性大叙事的诱惑 ,其研究潜力因此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将地域文化视角转化为对话性的解构力量 ,反思现代性大叙事对差异性的压抑 ,是激活其研究潜力的关键 ,目前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40.
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在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具理性主义的蔓延,功利主义的盛行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淡化,造成了社会浮躁和人们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必须超越理性主义视野,寻求现代性的意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探索内源现代化之路;消除单纯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理念。这就要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潜能,树立批判超越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